“90后”大学生何献忠返乡务农
乡土专家带领乡亲电商致富

■文/图 本报记者 邹茹玉
“这棵茶树还需再修剪一些,不能让它长得过高,否则会影响挂果率。”“要让茶树内外都能吸收到阳光,充分的光合作用才能保证产量。”……
一走进油茶树林,何献忠立马开启“农民模式”:一会儿比量茶树的高度,一会儿观察刚结出来的幼果长势。在茶油加工领域深耕近8年的他,是一位年轻的“广东乡土专家”,也是当地农户信赖的农技“小师傅”,去年他取得广东乡村工匠“生产应用(油茶加工)专业技术员”职称。
满怀一颗深爱家乡的心
顶着“90后”标签的何献忠,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上去很斯文。如果不是见识了他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专业讲解和操作,很难想象他年纪轻轻就已是当地公认的农业专家。
2014年大专毕业后,何献忠回到家乡龙川县麻布岗镇,与朋友、亲戚一起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他从小接触农活,让他怀有一颗热爱农村、回报家乡的初心。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何献忠敏锐地迎合了这股政策“春风”,结合当地传统农产品和农业生产实际,以油茶种植与加工、魔芋粉丝制作为主,借助电商平台将该镇的农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
何献忠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慢慢地获得了身边人的理解支持和农户的认可信任。
被农户唤作“小师傅”
“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油茶树。”何献忠告诉记者,这里的土壤、气候、纬度都很适合油茶树的种植。这些年来,他一直潜心钻研土壤检测、油茶种植、茶油加工等技术。
何献忠善于思考和钻研,勤于学习与提升技能。他积极参加农业部门举办的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这一平台,认识了很多市内外的行业精英,并与之交流、探讨。出了最新生产技术的书籍,他立马买来研读。他还通过网络新媒体,学习各种农业知识,并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最终甄选、改进成适合当地的方式方法,再教给农户们。
摘果、晾晒、剥壳、挑选、碾粉、蒸熟、包饼、压榨、过滤……说起茶油制作工序,何献忠信手拈来,头头是道。他长年深入茶园田间,奔走于合作农户家中,教乡亲们如何改造土壤、如何修枝、怎样保证挂果率……何献忠被农户们亲切地唤作“小师傅”,大家都喜欢向他请教农业生产技术知识。
带动农户奔康致富
2017年,何献忠所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并于当年成立了龙川县新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通过自营和联营种植油茶树1200亩,进行茶油加工及销售,还涉及魔芋粉丝生产、脐橙种植等业务。该公司先后被评为龙川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龙川县创业青年示范基地。
该公司以“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带动当地58户农户奔康致富。这些农户不用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就能通过劳动获得稳定的收入。何献忠及其公司支持农户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与信任。除了合作农户外,其他村镇的农户和合作社也纷纷找上门,委托他代销农产品。
何献忠告诉记者,现在镇上大多数茶油制作还停留在小作坊运营方式,普遍使用的是古法榨油法,即物理冷压榨法,规模有限。他将筹建一个标准化的茶油加工厂房,将传统技术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对原油进行精炼和深加工,提升茶油产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