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连平县酸匠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兴隆:

让青梅汤走出大山 为乡村振兴注入“云”动力

2022-04-30 10:00:00 来源:河源日报 周慧荷 冯晓铭

hyrbs0430002_005_01_s[1].jpg

■陈兴隆(右)到青梅种植基地向种植户了解今年青梅长势情况。冯晓铭 摄 

■本报记者 周慧荷 冯晓铭

“先将新鲜的青梅清洗干净,晾干水分后放入密封罐加入食用盐进行腌制发酵,将果肉去核破壁成浆,加以甘草汁辅助成‘汤’……”近日,连平县酸匠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兴隆向记者详细地介绍酸匠·青梅汤的传统制作方法。

今年29岁的陈兴隆是连平县上坪镇人。2016年冬天,他与好友提出了共同创业的想法,提议让家乡传承下来的儿时饮品“青梅汤”走出大山进入市场。当时,陈兴隆与好友还分布在广州、深圳、惠州等地从事着不同工作,是众多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他的提议让几位同伴一拍即合,点燃了内心返乡创业的一团烈火,毅然离开繁华都市,回到老家开启创业之路。

创建品牌“酸匠” 

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最初的梦想是将家乡的青梅汤发扬光大,让更多人认识连平的青梅汤。”陈兴隆告诉记者,在连平上坪镇,青梅汤是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一道传统饮品,流传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2017年,陈兴隆回到家乡,认真学习传统的青梅汤制作方法。创业之初,陈兴隆面临着不少难题,没有启动资金,项目无法开展;传统的手工制作,难以量产投放市场……其中,最令他着急的还是如何让传统口味的青梅汤与时俱进,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这些情况让陈兴隆陷入了创业困境。他与团队成员一点一点地摸索,一步一步地探究,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农村青年人才培训班提升自身能力、拓宽眼界。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兴隆团队经过3年多的投入和研发,将古老的青梅汤酿制技法与现代的生产工艺相结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逐渐规模化,赢得了不少回头客。去年1月,他们创建品牌“酸匠”,推出结合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艺的“酸匠·青梅汤”,百年传承的地方传统饮品实现了产业化生产。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陈兴隆始终牢记为家乡发展的使命,带领村民共同致富。通过和全县种植青梅的农户合作,采取保价包收的方式,为农户提供秧苗,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农户增收,也保证了青梅汤原料的优质化。

据陈兴隆介绍,公司发展至今,带动签约合作农户近500户,“酸匠·青梅汤”在第八届“创青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被评为“青农优品”。

利用“互联网+”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在产品销售过程中,陈兴隆坚信只有利用“互联网+”打开销路,才能让产业发展更好。

“平时我会与其他同伴拍摄抖音小视频,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陈兴隆告诉记者,在闲暇之余,他与同伴拍摄公司的日常工作、采购青梅的实际情况以及青梅汤的制作方法等,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产品影响力。此外,陈兴隆还与当地电商服务中心合作,利用淘宝等营销渠道,拓宽线上线下销路,并进行产品设计和包装,通过互联网将青梅汤销往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

如今,酸匠食品公司年生产青梅汤近1000吨,依托线上及线下渠道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产品不仅在连平当地的餐饮饭馆、商超、便利店遍地开花,还销往全国各地。

作为一名返乡创业青年,陈兴隆表示,接下来的目标是更好地弘扬家乡传统文化,带领父老乡亲创业致富。同时,和当地农户共同建立青梅基地,努力打造“产品+文化+乡旅+农户”的产业模式,带动家乡经济发展。

“我将争做返乡创业青年标杆,发挥好返乡创业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优秀示范作用,为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贡献青春力量。”陈兴隆充满信心地说。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