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源城区

强力推进“百千万工程”

促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

2024-09-29 15:47:36 来源:河源日报

8cfbe941c3438b79bcc8ed1a950495ad_hyrbs0929006_002_01_s.jpg

■广晟幕墙生产车间  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80663bb2109d4cc5c1ac5a3e804d1262_hyrbs0929006_002_02_s.jpg

■农夫山泉河源生产基地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自“百千万工程”开展以来,源城将之视为“头号工程”,举全区之力争创最好成绩。今年以来,源城祭起“五把大斧”:坚持大抓产业发展集聚“百千万工程”发展势能、坚持大抓人居环境建设厚植“百千万工程”绿美底色、坚持大抓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绘就“百千万工程”幸福答卷、坚持大抓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百千万工程”活力动力、坚持大抓社会力量参与助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大刀阔斧推进“百千万工程”,动作不断、亮点频现。同时,加强重点领域的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持续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三个大抓行动”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

去年以来,源城以“三个大抓行动”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以大抓产业空间保障行动为企业落户打好基础,以大抓招商引资行动引来“金凤凰”增强发展动能,以大抓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强筋骨为企业家提供服务。目前,源城整备项目用地1049.7亩。招商引资也传来喜讯,今年以来,新签约项目30个、计划投资总额24.7亿元,其中新签约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2个。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方面,区四套班子领导和49个部门常态化对接联系全区“四上”企业,常态化举行政企午餐会,“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有力构建。

目前,源城已初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参与对接市“1+3”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培育电子信息百亿级产业集群、水饮料及食品十亿级产业集群、先进材料十亿级产业集群,服务赛达玻璃、凯航自动化科技等7个项目开工建设,特区建工、华润怡宝(一期)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电子信息、水饮料及食品、先进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建设扎实推进。充分发挥“1+3+N”重大项目联动机制作用,上半年,全区5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68.1%,其中21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6亿元、排名全市第一,占年度计划投资(25.1亿元)的66.1%。源城还深入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市场主体培育计划,成功申报创新型中小企业19家、专精特新企业18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全区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1.01亿元、同比增长4.9%。

团结3股社会力量 助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社会力量是经济建设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源城借助了特区对口帮扶、企业和群团3股社会力量加力提速。

对口帮扶协作方面,源城深化“五同”产业合作,与福田区、龙岗区签署“五同”“五协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区7个镇(街道)与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福田区南园街道等实现一对一结对共建,埔前镇、源南镇、东埔街道与香港源城同乡会、深圳源城商会、惠州源城商会结对共建。此外,双方团委、学校、妇幼保健院也都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书。

企业的深度参与成效更明显。创新建立共建共营、投资收益、爱心捐助、荣誉冠名、技术服务、乡贤助力、就业帮扶等社会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七种模式,共推动114家企业与全区74个村(社区)达成结对帮扶共建,实施结对帮扶项目13个,发动44家乡贤企业捐助帮扶资金约167万元,支持危房维修改造、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等民生项目。深圳源城商会、源城区工业园商会顺利成立,扎实推进“百会助百镇万企兴万村”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带动4家涉外企业注册落户。

群团组织力量持续增强。源城募集了政务实践、公益服务及社区服务等150个社会实践岗位,带动40多名源城学子返乡实践。推动埔前镇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源南镇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源西街道与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大学等44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成功结对,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获得团中央表扬。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创建“美丽庭院”1322户,累计发动志愿者、群众等社会力量近20万人次参与“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

深化制度创新改革 助推“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

源城十分重视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持续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提出进一步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效益、要质量,推动形成以改革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近日,源城区两宗点状供地项目——盆地农夫乡村产业发展中心项目、河源市楚韵研学农旅基地项目经批准正式落地实施,用不到60亩的建设用地,吸引1.5亿元社会资金投入,激活周边200亩土地潜力,预计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平均增长15万元以上,为助推源城区“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打造了新样本、提供了新经验。

源城能够用活“关键一招”取得全市“头彩”,此前创新建立的“源城区自然资源要素诊断机制”可谓是功不可没。这个机制可以全方位“诊断”项目用地规划情况,找到项目完善土地手续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再“对症下药”,形成“诊断”报告,指导项目有序、高效办理相关手续,大大提高了项目研判效率,在加快土地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的同时,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项目业主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和政府部门决策、审批效率。

源城在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方面也有新举措。近日,源城与深圳市大鹏新区政数局签署了《政务服务“跨域办”合作协议》,大鹏新区113项、源城区10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异地通办,双方市民可在两地双向办理通办事项,企业和群众办事从“最多跑一次”变成“就近跑一次”,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了高标准、高品质的异地办事体验。目前,源城区“跨域通办”可办区域已扩容至3省5区(县),包括深圳市龙华区、大鹏新区,湖南省衡阳县、惠州市龙门县、汕头市潮阳区等。

■本报记者 李建华 林梓楷

■特约记者 吕鹏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