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草粿
■李倩仪
“草粿,豆腐花,草粿,豆腐花……”一声又一声的吆喝声,透过躁动的空气,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我睁开惺忪的双眼,揉揉眼睛,刚好看见午后的阳光斜照在房间的窗帘,调皮的光线映照在蓝天下,非常可爱。
看着周围熟悉的一切,我又回到了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那种亲切的感觉让人觉得很舒服。我起身出门,寻找卖草粿的吆喝声,只见一位老伯骑着一辆三轮自行车,车上放着两个木桶,瘦小的身影,慢慢地在街头巷尾移动。我连忙喊了一声:“老伯,我想要买草粿。”听到我的叫喊声,老伯立马停下车来。我一看,这不就是我小时候经常跟他买草粿的老伯嘛。这么多年了,我已经长大了,老伯也越发苍老了,却一直坚持干这一行。看到我,他笑呵呵地为我舀上一大碗草粿,往上面撒上白糖,一瞬间,糖融化在草粿里,我接过草粿迫不及待地往嘴里一送,那甘甜熟悉的味道,一如很多年前的那童真岁月……
想必对于很多潮汕孩子来说,草粿是夏天记忆里最牵挂的味道。关于草粿,有着一段悠久的历史。古代,潮汕夏令气候闷热,很容易中暑,在缺医少药的古代,大夫科学地采用仙人草熬煮后加工制成的草粿药膳,以提高肌体免疫功能,预防中暑。这是潮汕地区一款颇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小食,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犹记得童年,夏天午睡过后,卖草粿的小贩们便会骑着自行车,车上放着两个木桶,一个装草粿、一个装豆腐花,车头挂一个铜锣,穿梭在大街小巷,边敲铜锣边吆喝着“草粿,豆腐花,草粿,豆腐花……”那清脆的吆喝声时时回荡在烈日的上空,惹得嘴馋的孩子坐立不安。每当那时,奶奶便会带着我穿过大街小巷,寻找卖草粿小贩的身影。买草粿的人很多,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排好队,买上一大碗,往黑溜溜的草粿撒上白糖,待白糖融化于草粿中,舀上一口入嘴,甘甜清爽,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幸福,任多少山珍海味也无法代替,拂去了整个夏天的燥热。
这普通的一碗草粿,在那些燥热的夏日午后,犹如人间美食,既满足嘴馋的小儿,也为劳作的人们解暑。长大后外出求学,也时常因为学业忙,每个夏天都过得很仓促,但是柔软的记忆深处,却一直藏着这碗消暑的草粿,不曾忘记。刚好今年夏天有时间回到老家,才有机会重寻那记忆里熟悉真挚的味道。
有一天黄昏,老伯的草粿卖得差不多了,知道我在家,也喜欢吃草粿,便乐呵呵地舀上一大碗草粿送来我家给我解馋。我依旧吃得津津有味,加上骨子里对草粿情有独钟,便与老伯约好隔天早上登门拜访,体验制作草粿的过程,老伯很乐意便答应了。待到第二天上午十点钟左右,我准时出现在老伯家门口,看他开始为下午要卖的草粿而忙碌。我这才了解,原来我们吃到嘴边的草粿,是用仙人草经过煎取药液,滤汁去渣,再加入适量薯粉,充分搅拌均匀后煮沸,到最后盛于容器(如陶钵、瓷缸)冷凝成膏状而成。从熬煮仙人草到凝结成膏状这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老伯一边坐在火炉边,往炉灶里添加柴火,一边很温和地为我讲解草粿的制作过程。早年间,老伯靠着卖草粿,养活了一大家子,还把两个孩子送上了大学。现在老了,孩子们都叫他别忙活了,可是他还是执着地坚持着。
看着老伯侃侃而谈,质朴的乡音说着关于叫卖草粿的岁月,眉宇间尽是满足的幸福,我的内心极为动容。我想那些远离故乡的潮汕人,其实在他们的记忆里,故乡未曾远离,只是因为要追求人生理想,不得已才小别一阵。但是不管身在何方,我想我们仍旧不忘记那时光里的故乡。
记忆深处的一碗草粿,独属于潮汕人,只和这一地的文化有关,和潮汕大地有关,甘甜清爽,拂去了整个夏天的燥热,温暖了我们对故乡的牵挂……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