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频道

美丽的嬗变

——河源市啸仙故里乡村振兴纪实

2024-04-30 15:54:03 来源:

■巫丽香

编者按

滔滔东江,造就著名的东纵精神,广东革命“东江三杰”之一、共和国审计事业奠基人阮啸仙也是红色东江哺育的优秀客家儿女。在国家乡村振兴和广东“百千万工程”推进中,啸仙故里——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在广东省审计厅深情帮扶和当地干部的不懈努力下,实现从“死角村”到年接待游客量30万人次的文旅村转变,红色民生惠及东江沿岸数万群众,红色审计精神在山河大地绽放。

楔子

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背倚岭盘旋屈的金水嶂,前拥曲水回环的东江河,是典型的客家村落,村民世代在这里聚族而居,耕读传家。下屯村大塘面围龙屋,月牙形水塘拱卫着三纵四横的屋巷,方正典雅。1918年春,阮啸仙作别大塘面围龙屋的父老乡亲,从下屯乡野走向得风气之先的广州。此后,阮啸仙砥砺革命的血雨腥风前行,由一名在省城求学的热血青年成长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在37年短暂而又光辉的人生中,阮啸仙曾协助彭湃筹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第三届广州农讲所主任及历届教员,曾以“铁算盘”手腕在苏区肃贪清腐,设定的不准偏听偏信、不准弄虚作假等“六不准”工作纪律,至今仍是我国审计制度的基础。1935年3月,坚守赣南苏区进行游击斗争的阮啸仙在一场突围中壮烈牺牲。生命如流星划过苍穹,为人民谋幸福的信仰光芒却永远辉耀在祖国的山河。“坚韧卓绝为吾人本色,奋斗牺牲是我辈精神。”信仰的颜色,由此深深契入下屯村。

一、坚强堡垒

2023年春节,游客以日均1万人次的流量涌进下屯村,这是村庄从未有过的热闹。瞻仰阮啸仙故居、赏陌上花开……美丽乡村恰如春风十里,在游客眼中摇曳生姿。

2016年,国家打响脱贫攻坚战首年,广东省审计厅主动申请对口帮扶下屯村。虽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当跟随厅领导走进村庄时,时任工作队队长李坤仍旧无比感慨。虽然与义合圩镇隔江相望,直线距离不足1公里,但由于没有跨江桥梁,村民出入依靠渡船或绕道上游的水电站大坝,山长水远,行程颠簸。一面东江横亘,三面大山连绵,封闭的下屯村也被当地人称为“死角”。阮啸仙幼年接受启蒙的洪亨书屋,是一栋三进式的清代四合院。炎夏馥郁的林荫光影打在书屋的天井上,在蝉鸣喈喈的旷寂里,李坤和同事为先烈献上了花篮,“要传承好红色审计精神,让烈士的家乡富起来,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以告慰先烈英灵。”这成为李坤和后续队员在下屯村奋斗的坚定信念。

红色民生的发展思路,贯穿了李坤以及后来接任工作队的工作中心。崭新的蓝图打破了“死角村”的沉寂,当发展的浪潮袭来,村“两委”战斗力、村民自治水平、产业培育等需要破解的难题,却不断挑战着乡村干部和全体村民的智慧。

2020年初夏,在河源市源城区纪委领导岗位上退休的阮蔼宜,刚度过两年较为轻松的“解甲”时光。义合镇委领导的上门,打断了她“水云深处抱花眠”的生活。他们邀请她返乡做“归雁”,“把下屯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带起来”。面对乌泱泱的一行人,阮蔼宜直截了当选择了拒绝。出生于下屯村的她,年轻时曾在镇政府工作,明白农村工作的复杂性。但最终,阮蔼宜还是从市区回到了家乡。抵不过一行人三番五次的上门拜访,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在家乡发展急需有人担当的关键时刻,她也不允许自己做逃兵。

此时,驻下屯村帮扶工作队已接力至第二批,重心转入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新队长欧智伟就是上门游说阮蔼宜的其中一员,他和队员集中居住在下屯村党群服务中心宿舍。阮蔼宜进村后,欧智伟赶忙空出一间房间给她,队员则被安排到了村民家租住。

此时,经过3年的奋斗,下屯村的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最为振奋人心的是由后方单位广东省审计厅点题建设,全长567米、总投资约1亿元的啸仙大桥已经动工,大桥建成后,义合镇周边3万多东江沿岸群众将彻底告别世代摆渡出行的生活,从下屯村到义合圩镇,近40分钟的车程将缩至5分钟。在基础夯实、局面打开之际,接任的阮蔼宜需要攻克的,便是重新凝聚起村党总支的战斗力,让良好的作风带动村风,破除横亘在下屯村发展路上的一个个障碍。

听说来了新书记,村民纷纷涌进村党群服务中心反映问题。上班第一周,阮蔼宜的耳朵灌满嗡嗡的争吵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推动着下屯村去探索全新的路径,在这个需要重新整合各类资源要素的过程中,村民吵闹的更深层次原因,是对如何解决守旧与革新的矛盾碰撞、如何处理个体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追问。

阮蔼宜的父亲在20世纪70年代担任过下屯村支书,父亲的言传身教,让阮蔼宜打小就是熟知村情史迹的“下屯通”,加上曾参加过河源城区土地稽查工作,了解相关国家政策,使她面对这类纠纷有着“本家加行家”的功夫和硬气。她工作的第一步,便是从村民反映的历史遗留问题——村小水电站土地流转纠纷入手,不厌其烦去请教村里的老人,查历史,讲政策,摆道理,厘清纠纷土地的前后脉络,让双方心服口服。

2020年12月,在下屯村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阮蔼宜被选举为主任,与此同时,两名优秀的年轻人也被充实进班子。打铁还需自身硬,带领全新班子的阮蔼宜为自己定下一条原则:公平公正、铁面无私。这个原则,也是啸仙故里红色审计精神的题中之义。

二、红色文旅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兴则乡村兴。

红色审计文化是下屯村最突出的优势,在广东省审计厅的大力支持下,从驻村开始,工作队就配合县、镇规划,紧紧抓住红色文旅这个牛鼻子,希望“把村庄建成全国红色教育基地和审计干部追寻审计初心的首选地”。阮蔼宜到来后,欧智伟谋划已久的成立村文旅公司的想法再次被提了出来。过去,到下屯村接受红色文化熏陶的单位团体,大多由镇、村联合接待,忙不过来时,工作队也要赤膊上阵,充当讲解员。它耗费了一线干部的大量精力,却没有效益产出。只有走市场化的路子,让广大村民参与其中,才能改变“游客来了,村民只负责场馆开门,捡矿泉水瓶”的状况。

在村党群服务中心饭堂,关于“公司办还是不办,怎么办”的热烈讨论,充实了工作队和村干部无数次的午餐时间,最终大家决定放手一搏。2020年8月,下屯村文旅公司在众人的期待中诞生。这个由村民、脱贫户组成的企业主体,刚一成立就带着浓重的下屯色彩。初中学历待业在家的阮瑞香,就是在那时成为公司的一名讲解员。阮瑞香遇到的最高门槛,并非练习讲解,而是从锅头灶尾到服务游客的角色转变。为阮瑞香等村民加油鼓劲,让他们反复跟班学习和现场历练,在公司成立之前,欧智伟就已经在用这个办法培养后备讲解员力量。除此之外,还努力在外出乡贤中挑选出色的经理人。2021年5月,下屯村文旅公司请来有企业管理经验的返乡青年林桂鹏担任经理一职,迈开了正式运营的脚步。作为义合镇的首家村企,下屯村文旅公司也被赋予了富镇强村的重大使命。为此,义合镇专门投入一笔启动资金,并在后来的运营中给予全方位的引导与支持。购买现代农耕机械,承担起村庄26公顷的撂荒地复垦任务,以规模化的农业开发来开源节流……下屯村文旅公司的起步显得有点“不务正业”。“得先让员工吃饱饭,才能谈下一步的发展”,林桂鹏这样解释。开发建设和文旅服务,后来就成了他主抓的两大板块。在深耕村庄撂荒地两年之后,下屯村有了叠浪般的稻田与花海,不仅打响“啸仙红”农产品品牌,还延伸出集稻米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文旅公司对外开展的党建培训、餐饮住宿、交通服务同样有声有色。2023年,下屯村全年吸引旅客35万人次,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许多村民在从事文旅工作后,一步步成长为专业文旅人,有的还被其他公司高薪挖走。

红色审计文化作为下屯文旅发展的“主芯”,从一开始就被注入了澎湃的力量。落户下屯村的东源县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下称培训基地),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人学习培训,是下屯村文旅“航母级”规模的构成。可是,从2020年1月启动到2023年底建成,培训基地建设却历经诸多曲折。在漫长的4年时光里,哪个环节的卡顿都可能让它胎死腹中,下屯村在河源众多的乡村文旅阵营中脱颖而出也就无从谈起。

培训基地位于下屯村西部,它地势高阔,如苍鹰俯瞰整个义合镇,将东江沃野平畴尽收眼底。专家预测,培训基地建成后,每年可为下屯村带来上百万人次的流量,辐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不过,梦想成真并非易事,土地流转涉及的200多座坟墓迁移,是其中最为棘手的难题。

2021年7月,距离奠基已过去一年半时间,培训基地全面开工仍遥遥无期。恰逢广东启动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接续的帮扶模式由驻村变为驻镇。此时,担任下屯村党总支部副书记的工作队队员顾小岳已在村庄奋斗了3年,本可以在交接完工作后返回广东省审计厅,几经衡量,他向单位递交了继续留驻的申请。历经单位几届领导班子和两批工作队的奋斗,下屯村正朝着产业兴旺的目标迈进,春山可望。如果此时抽身离开,极有可能前功尽弃。这个让顾小岳选择坚守的理由,也让他远离城市没法照顾家庭的时间从3年拉长到6年。驻镇后,顾小岳担任下屯村第一书记,挑起了培训基地迁坟的攻坚任务。当时,许多党员干部忧虑重重,坟山迁移涉及的200多户村民意见纷纭,而新建的公墓山因涉及审批手续不全又被指违规……一道道困难横亘,挑战着每个村干部的勇气和智慧。

为了完成了200多座坟地的迁移工作,阮蔼宜带领同事组成数个工作小组,请村里的老党员和迁坟户的亲朋好友出马,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白天在村里走动,晚上则奔赴城区拜访已搬离的住户。经过两个月夜以继日的动员说服,最终赢得了大多数村民的赞同。

2021年农历八月初一,下屯村培训基地所在的荒山一派热闹,鞭炮的硝烟在青黛的天空流动如云,在村干部的协助下,村民将亲人长眠的地方转移至新的公墓山。这一场景整整持续了3天,村民为村庄贡献着个体的努力,事实证明,这份努力的最大受益者恰恰是村民自己。

向着文旅村华丽转身,下屯村的村庄规划突破了原有的面貌。坟山顺利搬迁后,在各方的支持下,下屯村新建的公墓山取得了合法手续。“当时培训基地的工期很急,如果我们村不让路,等于这个项目就黄了。干事创业,还是要有敢担当、敢试错的劲儿。”顾小岳说。

三、美丽乡村

距离下屯村村委会约10公里的洋洞小组,是下屯村最北的一个村小组。大山阻隔交通不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村民陆续搬离了村庄,仅有三户人家留守。如何让空心的洋洞小组“复活”,成为镇、村干部思考的重要问题。2019年加入工作队后,顾小岳曾在无数个周末一个人骑着电动车,带上干粮走遍下屯村的山山水水。因行走而熟悉的村庄地理脉络,为破解难题提供着灵感。2020年,洋洞小组外出乡贤林敏决定返乡搞生态农业,他的想法和顾小岳的不谋而合。此时,洋洞小组已实现道路硬底化,交通有了很大的改观。横架洋洞河上的长约10米的水泥桥,被村民高兴地叫作“振兴桥”。

“振兴桥”建设之前,洋洞桥由三根横木组成,对岸正好居住着工作队挂钩的一户脱贫户,户主由于腿脚残疾不能自主行走,过河就成了他渴望到达的远方。顾小岳和同事凭着一股年轻人的犟劲,决心把洋洞小组“出行的沟壑”填平。不过,找来的多个工程队在看了现场后都无奈地摇头。工程造价不高,运输成本却不低,他们都不愿意跑到山里来架桥。几个年轻人的决心没有动摇,跑去市区拉回钢材、水泥、涵管等材料,又请来工人,准备请在附近抢险施工的中铁二十五局提供技术指导,直接把桥梁给架了。在多次的沟通接触中,中铁二十五局被几个年轻人的“愚公”精神打动,最后捐建了洋洞桥和连接桥两端的道路。

林敏返乡后,租种了200多亩已经撂荒数十年的耕地。荒山野岭,野猪出没,没电、没水、手机没信号……支撑着林敏在艰苦中开辟荆榛的,是工作队联合县、镇各方的大力支持。从一箪一壶开始,林敏用两年的时间建起了面积500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达15万吨的米酒厂。在林敏的米酒厂一步步走上正轨的同时,通电、通水、通手机信号并完成小型农田灌渠建设的洋洞小组也迎来昔日的热闹,村民纷纷返乡建房,安居创业。

问起当初为什么要跑去空心的洋洞小组建“振兴桥”时,顾小岳说了一句朴实的话语:“乡村是社会的缓冲器、我们精神家园的一块自留地,建设美丽乡村无关远近,更不是秀场。”

集中安居的新农村示范点,是下屯村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另一个尝试。作为广东古村落,下屯村拥有14座清代古民居。从聚族而居到分散居住,村民遇到了“老房子被保护,新房子不能建”的问题。2022年初,下屯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被摆上议事日程,示范点除了为村民解决无宅基地可建的困难,也向本地籍外出人员敞开怀抱,是一场“人人为家乡,家乡为人人”的双向奔赴。为此,东源县政府投入了100多万元的前期建设资金。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2024年3月,共58户、一户一宅的下屯村新农村示范点全面开工建设。一马平川的工地周围,是田园翠色掩映下的闻啸轩学堂、红船码头等旅游景点。

四、赛龙夺锦

2021年9月,历时三年建设的啸仙大桥在万众瞩目中通车。

2022年12月,广东吹响“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角,以“头号工程”力度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义合镇抓住机遇向“‘百千万工程’样板镇”目标迈进时,下屯村首先成为主擂台。

破解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的难题,是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深耕红色文旅产业的同时,依托山水资源禀赋,下屯村也把目光瞄准了绿色发展。2023年3月,由义合镇镇、村干部组成的招商队伍走进韶关市翁源县,考察翁源县规模宏大的兰花产业。翁源县毗邻河源市西部,两地一衣带水,地缘相亲,将其成熟的兰花产业吸引过来,不仅可以填补下屯村缺少龙头农企的空白,也能带动科普研学。曾在翁源县工作的履历,使顾小岳很早就在酝酿这个产业行动。一行人走遍了翁源县的各大兰花基地,机器流水线育苗、网络直播、巨资引进产权品种……眼前的一幕幕令在场的人心潮澎湃,从韶关回来后,建设兰花基地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投资商首次到下屯村实地走访就望而却步,基础设施配套的空白,让深知前人开路难的投资商谨慎地选择了放弃。后来双方又经多次接触,最终,当地干部诚恳的态度和办事作风打动了投资商。从2023年3月招商到2023年6月兰花基地落地,义合镇政府和下屯村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土地流转和“三通一平”工作,后又增加一座630千瓦变压器的工程配套。兰花基地一期投资约1000万元,除带动村集体增收和村民就业之外,集科研育种、培植、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也扩展了下屯村的文旅结构。

伴随一个个农文旅点位的落地开花,“红+绿”组合,成功探索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下屯路径”。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以来,下屯村共吸纳各类资金8亿元,新增市场主体23家,其中个体工商户18家、企业5家,带动大批村民就业和乡村人才回流。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0年的30万元提高到2023年的82万元,村庄先后获评全国红色村美丽乡村先行试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文化兴,人气旺,能人多,口袋富,正成为下屯村村民生活的生动写照。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争妍春满园。借助啸仙故里文旅村的影响,推动周边村子客家文化游“出圈”,从而实现镇域旅游全面发展;借鉴下屯村文旅公司的做法,扶持其他有条件的村子成立强村公司……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路上,义合镇正涌现出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新气象。

……

从2016年打响脱贫攻坚战到2024年乡村振兴奋斗正酣,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乡村发展改革中,广东省审计厅与啸仙故里结对帮扶已走过8年时光。8年来,广东省审计厅深情不改,大爱担当,共派出14名帮扶干部,历经三批工作队的薪火接力,书写了共产党员承续先烈遗志,投身时代洪流不辱使命的动人篇章。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乡村发展改革中,义合镇镇、村干部与返乡“头雁”情系家乡,夜以继日逐梦乡村,以躬身作则、无私无畏的精神光亮,消融发展路上的热点痛点,开辟出大有作为的农村新天地。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乡村发展改革中,下屯村举全体村民之力参与村庄嬗变,在奋斗中成就自我,圆成美丽乡村的梦想。

下屯村的美丽嬗变,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然,它凝结着无数人的奋斗汗水,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千千万万个如下屯村一样的美丽乡村,为外界认识中国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样板。

    上一篇:白千层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