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
■黄小珍
味道落在笔上就成了风格,吃进胃里就成了乡愁,刻在心上那就成了一辈子都解不开的一个结。家的味道就是我一辈子都解不开的情结。
炸油果
油果是客家人过年时必备的传统自制年货,金黄的外观香甜的口感。在客家文化中,油果不仅是美食,更是象征着阖家团圆、生活美满。经典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我们家每年也是早早进入年的氛围中。年末准备开动做油果的前一天我妈电话准时响起:“明天做油果了,早点回家。”为什么单单叫我回去帮忙呢?除了我个人时间比较充裕外,更重要的是因为我打小就是个好帮手,小时候大姨家、表姐家要做油果,我妈就派我去上门帮忙。这不,搓面粉的本事捏油果胚子的本事就是这样锻炼出来了。
接到任务的第二天我就早早回家了,刚下车,就闻到了满屋的香味,妈妈唠叨声响起:“都说了早点回家了,看,已经炸好一锅了!”邻居婶婶、大娘轮流来家里看看我们的进度,在客厅捏油果胚的我,时不时听到厨房开心的笑声。可是前年兔年的那次炸油果,我们家却“翻车”了,至今记忆尤新。
那天,我刚下车,香味是闻到了,但是看到的油果却是成团缩在油锅里,不像往年一个一个圆滚滚在锅里欢唱。刚开始老爸还是很有耐心地用筷子一个个挑开来,慢慢地油果也从锅底往上漂了,但是样子却很丑,不是尖角的就是凹陷的。第二锅、第三锅还是这样,老爸就着急了,埋怨起了老妈,老妈同样百思不得其解,两人差点吵起来了。婶婶们大娘们听见了我们家的动静,大家挤在小小厨房大声讨论起来。消磨完最后一点耐心的老爸直接当了甩手掌柜:“不用再捏了,炸不了,不要了。”我一回头,老爸人影不见了,串门去了。一向节俭的老妈舍不得扔掉这么多的糯米粉,叫了侄女搬了一张凳子坐下来,慢慢地用筷子夹开团在一起的油果,油果慢慢起来了,接着又用一个大大的勺子把油果滚平了。侄女高兴地跑出家门,把她爷爷叫回来了。老爸看到油果成型了,又从房间提了一桶油,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油已经倒进锅里了:“放多点油,加快速度炸。”结果可想而知,热热的油锅遇见了冷油,这锅油果又废了。老爸啊,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挖红薯
两位老人总闲不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把家里的田地都给种上,我们吃的红豆、绿豆、黑豆、番薯、花生、玉米、青菜……大都出自家里两位老人之手。我们也会挑上空闲的时间,带着孩子们回去帮帮忙。最让孩子们欢喜的莫过于挖红薯了。到了红薯成熟的时候,全家老少一起出动,放眼整个田野就属我们家人最多。大人们拿着锄头把红薯挖出来,孩子们就在后面把红薯装进袋子里面。可是没一会儿,他们发现徒手挖,也是可以的。于是三四个孩子带上手套,一个个像土拨鼠一样在田里卖力地挖,然后再比比谁挖的红薯比较大、谁挖的红薯比较红、谁挖的红薯比较多。秋天的太阳还是火辣辣的,孩子们的脸全晒得红彤彤的,汗水直流。可是他们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田野上荡漾着他们快乐的笑声。当最后一缕晚霞被带走时,我们满载而归。
每当我想起过年的油果,秋日的番薯,不禁久久沉浸在充满了家的爱和快乐的味道之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