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花树下的邻家女孩
■晓珠
在微信上看到燕茈的头像以及这个诗意的名字,心中莫名生出了喜欢的感觉。照片中的她穿着牛仔吊带裤搭配黑白条纹上衣,皮肤白皙,一头乌发披散在肩,鼻梁上架着一副有框眼镜,斯斯文文中带着几分书卷气。彼时她大概坐在某个散发着文艺气息、有着粉红色背景墙店铺的一张长椅上,左手托下巴,神情安然恬静地望向窗外,让人感到岁月静好。闲暇时我们偶尔会在微信上浅浅地聊天,相识是缘。
诗意的故乡孕育出了有着丁香花般淡淡忧伤而又敏感多思的燕茈。昨天那个邻家女孩仿佛一夜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我们年龄相仿,而她在文学上有了自己的小果实,是我颇为羡慕的。“花树下”是她的故乡,她一字一句,写自己的故乡,写自己的童年和亲人,写那些逝去的时光,写那些镌刻在血液里一辈子都不会遗忘的人和事,写得情深似海、温暖细腻。
近日读《再见花树下》,读着读着就读到心坎里去了。《再见花树下》一共分为四辑,分别是《温暖刻度》《心灵触角》《红楼笔记》《行走絮语》。每一辑都由数篇长短不一的散文构成,亲情、友情、爱情、读书、旅游……洋洋洒洒都是真诚炙热的情感。她写亲人的篇章最让我难忘,祖母的勤劳节俭、命运多舛、感情坎坷、逆来顺受让人心生怜惜,这是那个年代乡下穷苦妇女的真实写照,没读过书,寄人篱下没人疼爱,却会在艰苦贫瘠的生活中学会去疼爱别人,成全别人。祖母非常勤劳节俭,“在她眼里,没有一件东西是废品,所有东西都能重复利用:旧报纸可以用来包鱼干,纸袋子可以用来装花生米,豆腐乳瓶可以用来装盐……”对待孙女,祖母表现出了一个长辈最大的慈爱:经常用茶籽泡过的水给孙女洗头,会给孙女摘“雷公蒜”花让她玩个够,会在孙女在外面玩到很晚还不回家时去找她,发现她正在专注地搭房子时过来帮一把,会在邻居家的小男孩欺负孙女时带着孙女去别人家理论……因而作者的童年多了一份用沉甸甸的爱铺就的温暖底色。这样可亲可爱的祖母难道不是每个人梦想中的祖母吗?
写婆婆,作者不无真诚地夸赞“婆婆是个非常勤劳的客家女人”,写婆婆在月子里对自己的好:“整个月子里,都是嫲嫲在照顾我们母女。怕我得月子病,用艾叶姜叶煮水给我冲凉;用艾煲娘酒给我喝,祛风驱寒……写婆婆对孙女满满的爱:嫲嫲一整天忙忙碌碌,忙着鼓捣这鼓捣那,忙着洗衣做饭,忙着做家务,忙着给小乖冲凉换尿裤……”都说婆媳问题千古难解,但作者分明是怀了一颗感恩的心,看到的都是婆婆的好。
写父亲,作者毫不忌讳谈及幼时家境的贫困,解剖父亲粗暴的脾气,甚至动手打过母亲,打过自己的儿女,也大大方方地写到自己的父亲是“捡金(捡骨葬)”的。作者理解父亲、心疼父亲,她在文字中替父亲解围:“生活的压力会使人性发生扭曲,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当然也有许多温暖的回忆,父亲老来得女,对“我”万分宠爱,以至于村里的人给“我”取了个小名“千金”;每次父亲从田间地头挑着满满的稻谷回家,箩筐上总是坐着“我”;每次家里的餐桌上有鸡腿必定会给“我”留一个,当有一次只给“我”留了两个鸡翅膀没有留鸡腿,“我”任性哭闹时,父亲居然去左邻右舍给“我”借鸡腿;当“我”问及父亲就不怕宠坏“我”吗?父亲幸福地笑着说宠坏就宠坏了,宠坏了也是他的女儿,好孩子是宠不坏的……作者笔下记录了这些温情脉脉,有疼有爱,让人心疼动容。
《植满时间的痛》是写母亲的文章。母亲出身卑微,幼年丧母,命运多舛。可母亲却坚韧隐忍,任劳任怨,还会开解人。即便是自己的丈夫在生活的蹂躏下无处出气而对自己拳脚相加打得鼻青脸肿之际也充满了理解和体谅,尽本分操持着这个家,对父亲不离不弃、一往情深,在女儿不理解之时说:“你爸那么辛苦,我又帮不了他,他在外面受了委屈只能拿我们出气,我们不体谅他,别人更不体谅他了。”转而,作者心里也想到父亲的卑微和辛苦,对自己的父亲有了谅解和心疼。这是怎样苦过的曾经,母亲又是多么善解人意啊。母亲当年因怀不上孩子吃尽苦头,对于别人的非议,母亲并不在乎,如果别人连带着说伤害她家人的话,母亲会怼回去,看似柔弱的母亲也会用她的方式呵护家人,也有自己的处世原则,别人怎么说她可以,却不能伤害她爱着的家人。
作者善于在生活中观察并用文字留住过往,于是过往变成了纸上的永恒。她还爱读书,读三毛,读《简爱》,读《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小王子》,读《诗经》,也读《红楼梦》。一本书读后可能会有满腔思考或者感慨,读后写感悟相当于复盘,日后再看也许又会有新的感悟,每个年龄段读出的东西都不一样。而作者分明是个有心人,她读书不是浮光掠影,做了很多读书笔记,有自己的思考,留下了很多读书笔记第三辑《红楼笔记》就在其中。
纵观全书,文笔优美,笔墨含情,字里行间充满了真诚。我们还从中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比如《客家娘酒》《我是客家人》等文中,看到了风格迥异的地方习俗,知晓了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客家人搬迁的过去以及现在的各种风土人情,客家山歌等客家文化淳朴又动人,构成了作者念念不忘的精神故乡。
这个花树下的邻家女孩,穿过苦难,迎着风奔跑,成为了今日的燕茈。那些昨日或悲或喜的故事变成了她笔下的千军万马,成了纸上汩汩流淌、脉脉含情的文字。祝愿燕茈在写作路上不断突破自己,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