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记
■管淑平
暑热笼罩的夏天,蝉鸣不断,让人的心头颇为倦烦,而当微风四起,送来阵阵西瓜汁的香甜的瞬间,顿觉夏天有味是清欢。
是呀,到了夏天,怎么能错过圆润饱满又能解渴的西瓜呢?西瓜是夏天的标配,承载着我们童年岁月的愉悦。
那时,屋里没有空调,也没有冰箱,暑热来临时,除了靠着自身的耐受,别无他法。至于消暑的用品,也很简单,一把朴素的蒲扇,轻摇了整个夏天。除此之外,就是夏天里的水果,比如杨梅、蜜桃,还有就是不能少的西瓜。
生活在农村,对于西瓜也是物以稀为贵。因此,我们在艰苦的岁月中,对一切都格外珍惜。
小时候的我,曾有一段种瓜的亲身经历。我们把买来的西瓜籽儿,小心翼翼地保存,春日雨水润泽时,我们就在农田撒下一些西瓜的种子。等秧苗破土、发芽、长藤时,我们就仿佛看到了希望。第一年,种的西瓜籽儿好不容易发了芽开了花,只不过植株矮小,并未结果。第二、三年也是,但是藤蔓明显蓊蓊郁郁起来。又过了一两年,西瓜终于挂果,零零散散的几个,果实如同茄子一般大小,瓜瓤也并不是鲜红的,但是汁水足够充溢,味道也是淡的。在某个雨后的日子里,我去农田看瓜,只见那些小小的西瓜已十分狼狈地半截埋在了泥土里。这是被雨淋导致的。我弯腰捡起西瓜,瓜,早已腐烂,瓜瓤内还有一些小虫正在贪婪地啃食西瓜。
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种瓜得瓜在现实里其实并不容易。每每看到农人辛苦种下的瓜,眼里总有一种对脚下泥土的感激。
夏天,在开阔的农田,西瓜藤纵横交错地生长,西瓜或圆或扁,毫无规则地醉卧于农田。如若从高处俯瞰,农田的藤蔓与西瓜,是一片广袤无垠的碧绿。而这种翡翠一般的碧绿,正是朴质的农村人埋头躬耕的成果。
农村人对于西瓜是否成熟、水分是否充足,有着一套独有的依据。那种个头硕大饱满、外表碧绿有光泽的西瓜,经过农人的手指轻轻敲打,倘若发出“梆梆梆”的声音,就可以大致推测是好瓜一个了。
刚采摘回来的西瓜,我们并没有着急送入嘴巴,而是把它放入老屋旁的一口水井里浸泡。我们先将西瓜放在一个锡白的铁桶里,用麻绳紧紧地捆绑住铁桶的桶柄,然后把装有西瓜的铁桶小心翼翼地放入井中。等到月色星光烂漫时,我们一家人围坐在小木桌吃晚饭,大人们就会把西瓜从井水里捞出来放一会儿。饭后,就是我们享受西瓜的最佳时间,一向心疼我的奶奶早已经把西瓜切开,然后笑呵呵地朝着我递来。
我开心地接过西瓜,一大块一大块新鲜的诱人的红色的西瓜勾引着我的味蕾。黏腻的西瓜汁水,流进我的手心,冰冰凉凉的。空气里,飘散着甜甜的西瓜香,于是,我再次如饿狼一般,大口大口地吃着。嘴角是甜甜的西瓜汁水,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那西瓜,是凉悠悠的,并不亚于冰箱里的冰镇西瓜,但却比冰镇西瓜要好吃得多,一是凉意并不刺骨,其次,汁水充足,很是解渴。吃着香甜的西瓜,暑热与烦恼,顿时统统消失不见。
甜甜的瓜瓤甜美了我们的味蕾,而对于剩下的瓜皮,我们也不会随手扔掉。我们打来一盆水,将西瓜皮丢进水里,用这水洗脚,脚底的火热感顿时隐匿。后来,我学了中医,才知道原来西瓜也是一味药食同源的中药。西瓜,性凉,归心、胃、膀胱经,具有清心除烦、健脾利尿之功。而对于西瓜最外边的薄薄的一层外皮,在中医里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西瓜翠衣,也同样能够清解暑热。王孟英的《湿热经纬》一书有一名方“清暑益气汤”,其中就有西瓜翠衣的参与。
小扇轻轻摇,悠悠夏日长。如今,我们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西瓜也很容易买到,不再是曾经那般不易得。然而,我们在漫长的生活的磨合中,更加懂得苦难岁月的经历才是弥足珍贵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