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遵义 多彩贵州
■温伟权
最美人间四月天。我有幸成为河源市作协“赓续红色血脉 谱写文学篇章”创作采风团的一员,第一次走进贵州,真切地领略了贵州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和自然文化,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从广州坐高铁往贵州遵义方向进发,沿途欣赏秀丽的田园风光,梯田、古树、民房,风光旖旎,令人心旷神怡。途经桂林时,一座座突兀而起的石山,挺拔峻峭,形态万千。进入贵州境内后,动车化身一条勇猛的蛟龙,无畏地在昏暗的隧道中穿行,往往是光明一晃而过,又钻入黑洞,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形容着实不假。文友们结伴出行,兴致颇高,车厢内不时回响起一片欢声笑语。
遵义闻名于世,被世人所知,一是遵义会议,二是茅台酱酒,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遵义因此也被称为转折之城。遵义会议会址是一幢中西合璧的两层红色建筑,已成为遵义会议的一个标志和符号。参观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娄山关战斗遗址,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一个个场景……让我对党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遥想88年前,博古、王明多年的“左倾”错误领导,致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损失惨重,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让党和红军重新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从那时起,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我不禁想起了导游王先生接团时的开场白,年轻干练的他满含深情地讲述:“疫情三年,旅游业陷入寒冬,作为导游一度迷茫,不知何去何从,2023年终于迎来万物复苏、游人如织的春天。”是啊!黑暗是暂时的,光明终将驱散黑暗。
在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碑上镌刻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采风团一行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在邓萍烈士牺牲纪念雕塑前默哀,铭记英烈功勋,弘扬英烈精神。在红军坟前,讲解员动情地讲述了一位年轻的红军卫生员龙思泉的感人故事。龙思泉年仅18岁就光荣牺牲,因他生前待老百姓如亲人,医术精湛,药到病除,在他牺牲后,当地老百姓为保护其坟墓自发与敌人斗智斗勇,并把他作为“红军菩萨”来祭拜,直到如今。
离开红色之城遵义,我们来到了世界第一大苗族村寨——西江千户苗寨。苗寨的传统建筑是吊脚楼,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顶,后半部分建于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前半部分以木柱支撑,形成吊脚柱,别具特色。站在苗寨观景台望去,无数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鳞次栉比,建满了整个山坡。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横亘于河上的七座风雨桥各有不同的故事和历史。傍晚来临,苗寨变成灯的海洋,满山遍野星光闪烁,以璀璨致敬游客。苗寨民族风情浓郁,建筑、服饰、银饰、蜡染、刺绣、芦笙舞等等,让游客感受到了别样的民族文化。同行的几位女作家饶有兴致地穿上苗族盛装,在表演场尽情欢快地与当地苗民共舞,我们笑称为民族融合。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最后一站,我们邂逅了荔波大小七孔风景区,该风景区因响水河上横跨的一座建于清道光年间由青石砌成的七孔拱桥而得名。七孔拱桥桥下七孔,小巧玲珑,宛如小家碧玉,桥身爬满藤蔓,更使七孔拱桥与青山碧水融为一体。景区内处处是景,步步如画,让人目不暇接,简直乐坏了爱好摄影的文友们。鸳鸯湖的湖水清澈见底,绿如翡翠,让你瞬间有化身为一条鱼儿徜徉其中的冲动;拉雅瀑布的水自半山出,犹同青山舞动着几条白练;被誉为“东方凯旋门”的天生桥,向世人展示着大自然的神奇伟力和鬼斧神工……
短短几天的行程,多彩贵州向我们展示了它的无穷魅力,让人抚今追昔,流连忘返。只是,贵州的美还远不止于此,黄果树瀑布、梵净山、青岩古镇……不久的将来我还会再次踏入贵州,这是我和贵州的一个约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