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有乐亦如是
——读刘伟德《冬游天姥梦太白》
■罗洪安
苏格拉底说:“梦想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读完刘伟德写的《冬游天姥梦太白》,我不禁为作者对李白炽热的爱所折服,更为作者充满激情的追梦行为所感动。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但是,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太白的诗歌却足以影响一个人,把人带往诗的远方。刘伟德对太白是爱得深沉的,以至于对太白的诗句,总是能信手拈来。对于他而言,李太白是一种难以割舍的魔力,让他成也李白,难也李白,思也李白,梦也李白。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我认识的作者,首先是一个画家,但和很多饱读诗书的人一样也读了许多书,可谓“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很有李白的浪漫主义意味。读完《冬游天姥梦太白》,发现作者熟悉的不只是李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文中也多涉猎。作者颇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情怀,为了自己的梦想,踏上追梦之旅,走上“唐诗之路”。走李白走过的路,吹李白吹过的风,看李白看过的山,即使大雪压青松,也阻挡不了追李白之心,反而内心泛起一阵欢喜。或许李白也未曾见过大雪时节的天姥山呢,这算不算是与李白相逢,相看两不厌?
青春是一种持续的陶醉,是理智的狂热。当我读到这样的句子,“我们马上冲出酒店,来到街上,灯光下,正飘飘洒洒地下着雨夹雪,不一会儿,我们的头发、衣服都沾满了雪花”。我脑海里立刻呈现出一群充满激情的热血青年在雪地里狂欢的场景,而且这样狂欢的场景,在作者旅途中又是如此常见。大雪满天,银白铺地,这样的盛景,尤其对于南方人来说,真的是不可多见,而名山的大雪场景,更是不可多得。“我站在广场中央,团友们手拉着手,将我团团围住,形成了一个圆圈,然后是两层、三层,就像三个巨大的同心圆,大家尽情地欢呼、疯狂地舞蹈。”青春的气息就像是“摄身凌青霄,松风拂我足”的惬意感,让人整个儿的身心,仿佛都得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的洗礼。
显然,作者是个浪漫主义者,至情至性,侠骨柔肠,剑胆琴心。至情至性笑傲江湖,侠骨柔肠静看沧桑,剑胆琴心情随太白。作者开篇就说道:梦还是要做的,万一实现了呢?而作者真的就孜孜不倦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不禁让我想起徐志摩的那些诗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仿佛也如徐志摩一般,为寻得自己的梦,作者向更远更高的天姥山进发。追梦必然有回馈,那便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盛景,眼前风光无限,情不自禁地赞美、留影,跳起了舞……“挺拔的树枝上挂满了雪花,雪白的房顶升起了袅袅炊烟,婆娑参差的竹枝被压弯了腰,仿佛在频频招手,热情欢迎我们这些来自远方的客人。”如此细腻地描绘了天姥山的雪景,那一份侠骨柔肠,实属难得。冰心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作者成功追寻梦想,让我们一睹了天姥山的美景,而作者攀登时的辛苦,大有昨夜西风凋碧树之感。然而不管路途如何艰险,作者却只字不提,只为我们展现最完美的天姥山,那就是浸透了奋斗泪泉的胜利果实啊。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生命的意义在于实现梦想,这样的人生是美妙的人生,绽放的人生,也是青春永驻的人生,“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因为最好的人生就是不负生命,不留遗憾。这样看来,作者所追求的人生一定是绽放的人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