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河源作为
■杨天英
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亲临广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立意高远、思想深邃,饱含着对南粤人民的深情牵挂和对广东现代化建设的深切期待。广东将按照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自立自强、守正创新,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奋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肩负广东新担当,展现广东新作为。
一、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乘势而上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力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视察广东也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切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大力发展新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确保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河源作为广东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更是重任在肩。要发挥好“广东过去靠制造业起家”的成功经验,担负起“现在要靠制造业当家”时代使命,全力聚焦“1+3”产业集群,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上,全面做大做强当家产业。要大力开展产业集群能级提升攻坚战。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全力推动中兴、美晨、卓翼等头部企业稳产扩产,推动产值实现双位数增长。要强力推进食品饮料及水经济产业集群增龙头、扩产能。重点推动农夫山泉、今麦郎等项目增资扩产,今年力争食品饮料和水经济产业集群总产值规模突破50亿元。要奋力推动模具产业集群强增长、扩堆头。努力把河源国家高新区创建成为省级机械模具特色园区,今年力争模具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50亿元。
二、在提升新科技自立自强方面攻坚克难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是进入新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之举,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要义。当前科技创新正向纵深推进,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视野也在不断拓展,知识文明持续积淀也迎来了新的图景。科技创新不断释放的巨大能量,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既塑造了人类文明的新载体新形态,也为人类文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视察广东明确指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广东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支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把广东打造成科技体制改革示范地、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以确保在提升新科技自立自强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河源贡献。
河源作为广东科技创新较弱地区,在提升新科技自立自强方面更需奋勇直追。要全面对接广州创新体系、深圳创新市场、香港创新机制,着力打造“双区”创新资源外溢承载区、科技成果转化承接地。充分发挥河源国家高新区、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作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双核创新高地的优势,深度对接深圳“东进战略”,全力构建“双区研发—河源孵化—河源产业化”产业创新链协作模式,全面融入“双区”协同创新体系。重点要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级;打造农业创新高地,以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发展;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产业创新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引育高端创新人才,构筑创新发展动力源等。
三、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勇毅前行
同以往的开放层次相比,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具有范围更大、领域更宽、层次更高、改革更深的特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高水平对外开放更有利于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动力空间、要素空间、活力空间、国际空间。总书记这次视察广东寄望广东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广东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刻领会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全力以赴推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加主动、更深改革、更为可控的全面开放战略,再塑广东国际竞争新优势,确保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河源作为广东对外开放度有待提高的地区,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更需勇毅前行。要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政务服务等方面的制度安排,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发展。依托特色资源、优势产业培育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积极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大通道和重要物流节点。大力推进综合保税区、铁路口岸等平台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物流、融资租赁等外贸新业态。当前要以深入调查研究为基础,加快推动河源融入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布局;以工作体系为支撑,加快推动河源融入大湾区建设;以“软”“硬”联通为重点,加快推动河源融入大湾区世界城市群;以产业协作互补为方向,加快推动河源融入大湾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优美生态为根本,加快推动河源融入绿美湾区;以民生改善为目的,加快推动融入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等。
四、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一往无前
现阶段我国虽然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为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实解决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十大重要举措,提出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工作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来广东视察,特地去了粤西地区视察,对广东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给予高度重视,并要求广东要下功夫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我们要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确保广东在促进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河源作为广东城乡区域发展欠平衡地区,在促进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更需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要紧扣“百千万工程”这一发力点,全力加快县、镇、村高质量发展。要以省级产业转移园为主平台,有序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因地制宜发展好电子信息、先进材料、医药康养等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统筹各县区生产、生活、生态等各方面需求,加快补齐县城公共服务设施等短板弱项,进一步凸显县的优势。要大力推进乡镇特色化发展,聚焦“一镇一业”,推动全市乡镇实现“百镇百特色”,切实使圩镇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华丽转变。要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切实巩固“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果,统筹推动农村厕所、污水和垃圾处理“三大革命”,持续推进绿美乡村行动,努力推动全市乡村变得更加干净整洁有序。
(作者系中共河源市委党校政治与统战理论教研室主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