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诚邀四方宾朋同心同力、共谋发展,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海阔潮平风正劲 奋楫扬帆正当时
■和平县城 和平县委宣传部供图
■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 冯晓铭 摄
■赣深高铁和平北站 和平县委宣传部供图
和平翠山竹海景观,粤赣高速公路贯穿其中。刘秀平 摄
阳明古郡春来早,和平处处无闲人。
和平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上游、粤赣边境的九连山区,是东江流域文化的发祥地和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当前,全省吹响高质量发展号角,和平县凝心聚力抓产业、千方百计抓“风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正在汇聚起和平发展的时代大潮。
时光积淀,彰显历史厚重;奋楫笃行,书写时代华章。在奋斗的征途上,和平县不仅有脚踏实地的实干拼搏、砥砺前行的坚强意志,更有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与担当。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和平县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全力以赴将和平建设成为“双区”产业转型转移重要承载地,奋力开创建设和平、共创和平美好未来新局面。
站在云山之巅,俯览江流奔腾;立于和平热土,未来无限可能。和平县诚邀四方宾朋同心同力、共谋发展,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组稿:本报记者
刘昕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朱景优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
和平县古称“联络闽广,带控龙南、安远,要害之地”,是京九铁路、赣深高铁、粤赣高速公路入粤第一县,广东沿海地区向内地辐射的“窗口”。随着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赣深高铁、京九铁路经停和平县城,在和平设站,加之全县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平交通更加便捷,乘坐高铁到深圳只需1.5个小时,作为“珠三角的后花园”,已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和平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对外开放的大门愈加敞亮,已成为内陆连接“双区”的便捷通道、“双区”进入内陆的枢纽门户。
当前,“坚持制造业当家,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已成为南粤大地“最强音”,省委、省政府正大力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引导珠三角企业产业链向粤东西北延伸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各类发展要素积极外溢,和平高质量发展之路方向更加清晰、势头更加强劲。
园区配套不断完善 形成“产城融合、城园互动”发展新局
为承接“双区”产业转移,和平县精心打造省级产业转移园和产业集聚区,作为优质的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平台,正以海纳百川之势,迎接更多资源要素和更多重大项目、产业平台落户。和平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达20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7平方公里,当前园区可用土地面积达900亩,正在开发土地面积1815亩,园区已签约落户企业184家、建成投产企业128家,已初步形成钢铁、腐竹、食品饮料、先进材料、新医药、可穿戴饰品等6大类10亿级产业集群。京九铁路、粤赣高速公路、赣深高铁、东江航运,以及国家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智慧“双创”物流园、冷链物流园等,可为园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服务。其中,福和产业转移园与大坝工业发展区、彭寨工业区相互带动,在大环城路的串联之下,粤赣高速公路出口、和平县城、福和产业转移园、大坝工业发展区已基本连成一条工业走廊。福和产业转移园与粤赣高速公路出口相距仅50米,用地价格对比珠三角地区优势明显。
和平县坚持“产业兴城、商贸旺城、提质扩城、文化塑城”,已逐步形成“产城融合、城园互动”的发展新局,成为广东省产城融合示范区。目前,产业园区已与县城发展融为一体,酒店、医院、学校、文体休闲等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不断完善。
从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到平整宽阔的柏油路;从曾经的交通闭塞、偏远落后,到如今的畅通无阻。随着交通日益便利,和平的产业空前发展。总面积11.45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区正在加紧建设,具有较高水准的综合交通枢纽和新的商务区正崛起在县城东部,与西部的产业园区形成东西呼应、两翼齐飞的县城发展新格局,将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保险、中介咨询、信息通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服务,产业发展正迸发出强大活力。
优惠政策持续加码 打出惠企政策“组合拳”
和平坚持产业兴县不动摇,突出制造业当家,全面强化要素保障和配套服务供给,快速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用地、用工、用能等各种问题,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企业需求为中心,优流程、压时限、强服务,全面实行“四个一”投资审批制度,重点项目实行“马上办”,全力打造与珠三角地区同等水平的营商环境。
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兴业,和平县修订了《和平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并出台《和平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实施细则和认定办法》,设立招商引资扶持资金,对符合政策条款的企业从购地、建厂、投产、上规等事项,分别给予投资者不同程度的优惠及补贴扶持,助力企业发展;与深圳市福田区共同研究制定出台《2020年福田区和对口帮扶地区产业协作发展若干措施》,从投资扶贫协作项目、租赁产业空间、物流、开办企业、消费扶贫等方面给予企业奖励扶持;调整了和平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和平县工业投资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进一步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
在和平投资,可同时享受原中央苏区、生态发展区及珠三角地区的优惠政策,和平县对投资兴办工业实行“只收税不收行政规费”政策;入园企业购地款可享受最低基准价70%的补贴扶持,同时还在标准厂房、厂房租赁、科技创新、上市上规等方面给予扶持;为外来投资者颁发“绿卡”,提供工作、生活各方面的便利;外来投资者及其企业高管子女可优先安排就近入学。
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和平县制定了投资项目代办制度:凡在和平县行政区域内的投资项目,受投资者委托,由县“代办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一窗对外、协调相关、全程督办、限时办结、无偿服务”要求,代为办理企业注册、投资立项、规划设计、项目建设直至投产运营等全部行政审批手续。
立足特色资源禀赋 共同拥抱“诗和远方”
既有“稻谷满仓”,更有“诗和远方”。和平县山清水秀、生态优美、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达75.44%,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7%以上,拥有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全县有103种特色农产品,近年来成功申报了猕猴桃、腐竹、丝苗米、油茶等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猕猴桃、百香果、优质稻、茶叶、油茶、黄豆等“六个十万亩”农业种植基地加快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差异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格局,目前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平县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卫生县城”和“中国温泉之乡”,正在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
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温泉资源,和平县已建成热龙温泉、荣佳国韵温泉、热水漂流等旅游度假项目,建设完善林寨古村、阳明博物馆、革命遗址“九连小延安”、民间商贸通道粤赣古道等。每逢节假日,粤港澳大湾区游客纷纷涌向和平,泡温泉、寻古迹、享生态、品美食,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和历史的馈赠。
实干成就事业、创造伟业,奋斗实现梦想、创造辉煌。开放的和平,敞开博大的胸怀;投资的福地,展开壮美的画卷。传承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哲学思想的和平人民,秉持尊崇与真诚、开放与包容、合作与共赢的理念,诚邀四海宾朋、八方客商,共同书写和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和平县工业园简介】
和平县工业园总体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核心园区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位于粤赣高速公路和平出口50米处,距赣深高铁和平北站仅8公里,国道358线贯通园区。该园区提供完整的“七通一平”工业用地供企业落户,配套有和平县福和工业污水处理厂、钟表电镀污水处理车间等环保设施,建有福和双到产业基地标准化厂房供企业承租,建成了福和智慧“双创”物流园为企业提供孵化、物流、科技创新等服务。
目前,该园区正在加快推动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北扩工程和大坝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开发面积达4.44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17.3亿元,北扩工程首期开发1.21平方公里,目前正在征地拆迁,全面完成后,可提供工业用地70万平方米。
近几年,该园区紧抓“双区”产业布局扩张、产业链调整重构机遇,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链,钢铁、腐竹、食品饮料、先进材料、新医药、可穿戴饰品六大产业加快集聚,推动高质量发展。2022年,园区在谈项目22个,意向投资总额177.25亿元;新签约项目12个,合同投资总额53.47亿元;新开工项目6个,合同投资总额20.6亿元;新投产项目10个,合同投资总额27.6亿元;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9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3亿元,完成工业投资15亿元,吸纳劳动力近2万人,其中本地劳动力占总用工人数的98%。
【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大坝产业集聚区简介】
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大坝产业集聚区位于和平县大坝镇,依托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带动集聚发展。园区交通便利,距粤赣高速公路和平县城出口7公里,距京九铁路和平站和赣深高铁和平北站仅8公里。园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落户项目24个,是以先进材料产业为主的专业性产业集聚区。
近几年,该产业集聚区紧抓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正在大力推动道路、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集聚区产业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同时,引进和平县长丰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河源市新奥科技有限公司等投资大、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落户。目前,和平县瑞祥科技有限公司已正式投产,河源市图志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试产,和平县长丰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2022年9月首期建成投产,成为推动园区和和平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