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诚邀四方宾朋前来投资兴业共谋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3+2+N”产业集群升级版
■万绿湖景色。2017年9月,东源被命名为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县。
■河源东源高新区是东源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与主阵地,今年初被纳入河源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的组成部分。
核心提示
万绿东源,活力无限。东源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坚持“项目为王”发展理念,奋力推动工业倍增升级,加快构建“3+2+N”(“3”指重点发展以先进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现代农业与食品为主导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2”指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为重点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N”指持续发展新型环保建材、循环经济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升级版,确保了全县经济发展在逆势中实现稳健增长。
拼经济抓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东源今年工作的总基调。当前,东源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坚持制造业当家,统筹把握好七个关键重点,以开展“三个年”行动(园区建设提速年、茶产业提质增效年与基层治理提升年)为抓手,齐心协力掀起高质量发展热潮,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拼”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全力以赴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东源大地发展的“实景画”,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东源实际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企业创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目前,东源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越良好的产业平台、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和厚积薄发的发展优势正释放出强大的“虹吸效应”,成为四方客商选择的生态净土、休闲乐土、投资热土和创业沃土。东源诚邀四方宾朋前来旅游观光、考察洽谈和投资兴业,共享绿水青山、共赢合作发展、共创美好未来,助力东源加快构建“3+2+N”产业集群升级版,推动经济又快又稳、高质量发展,打造成更具持续力的生态发展新标杆、当好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的主力军。
毗邻湾区、交通便利
融入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
东源县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区位优越,是大湾区向北出省和向粤东方向的主要通道,交通四通八达,京九铁路、粤赣高速、河梅高速、汕昆高速、河惠莞高速等多条全国性交通大动脉贯穿东源全境,距离核心城市广州、深圳均约200公里,一大批交通重点项目正加快建设或谋划实施,广汕高铁、杭广高铁将陆续建成通车。特别是纵贯东源5个乡镇、并在黄田镇设立河源北站的赣深高铁于2021年10月建成通车,不但结束了东源不通高铁的历史、让东源人民在家门口圆了“高铁梦”,而且让东源深度融入了大湾区1小时的交通圈、经济圈与生活圈,实现与湾区发展同频共振,迈入“高铁经济”新时代。
大湾区“六子”供应基地
物产丰富、基础扎实
东源区域总面积407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0万,辖21个乡镇,森林覆盖率达70.15%,是广东省地域面积第二大的县和北部生态发展区的重要生态屏障,物产丰富,基础扎实。
东源有30多万亩良田,是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正全力申报创建国家级农高区的灯塔盆地的核心区就在东源;全县有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龙头企业149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29家),蔬菜水果品种齐全、鲜禽生猪供应充足,能够满足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的原材料供应。有广东省农科院东源农业发展促进中心等系列创新平台,引进了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团队。目前,东源根据全县资源禀赋与发展功能,因地制宜,分类发展,致力打造成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油瓶子”“水缸子”,“一带一新六特色”(“一带”:东源县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产业带;“一新”:培育客家预制菜产业新优势;“六特色”:丝苗米、油茶、茶叶、板栗、蓝莓、生猪)的农业产业集群新格局已形成。
打造大湾区同等水平营商环境
政策优惠、服务优质
东源针对高质量发展,在工业、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现代物流等各个投资领域,出台了上规上限奖励、盘活利用低效用地、激发老企业新活力、工业项目建设奖励、鼓励外商投资、技术改造、先进装备制造业、融资上市、贷款贴息、人才发展、科技创新、县级税费、土地、厂房、物流、品牌、外资、内资、内贸等“一揽子”优惠政策,涵盖了从落地到生产全过程;制定工业项目建设奖励实施细则、设立惠奖补项目20余个、建立完善政银企沟通协调机制等措施扶持企业发展。
东源致力打造与大湾区同等水平营商环境,实行招商项目“一事一议”制度,对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国内排名前10位细分行业龙头企业或国际排名前20位的细分行业龙头企业总部迁入东源的、填补国家和省技术空白的企业,采取“一事一议”原则给予支持。建立招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业项目首席服务员制度,实行县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制度,全力当好企业的“联络员、服务员、导航员、破解员、辅导员”,全程为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提供“一对一、全方位、全过程、零距离”的专业服务,让项目招得进、落得下、发展好;大力优化政务环境,实行服务企业“二十条”“十不准”“十必须”,为服务企业工作立规矩、划红线和保驾护航,努力打造与大湾区同等水平营商环境,让广大企业在东源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
被纳入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
产业平台、齐头并进
河源东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名为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共建园,2019年12月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河源东源高新区]是东源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和主阵地。自创办以来,在深圳盐田区的倾情倾力帮扶下,积极探索“产业园区+主题产业园”发展模式推动园区提质增效,相继在园内创办了智能制造集聚区、深圳盐田(东源)共建现代物流园和东源县新材料产业园,园区建设、项目招商、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实现齐头并进、相得益彰、成效明显。园区6次获评“省级优秀园区”、连续3年获评省“环保优秀园区”。目前,共有入园企业252家(其中已投产192家、在建38家、筹建7家),规上企业6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0家、上市企业1家,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2022年,河源东源高新区启动园区三期开发建设,总规划面积约3.5平方公里、总投资约31亿元,其中启动区面积1.26平方公里、总投资约14.8亿元,现已完成园区循环化改造,正在开展征地拆迁和场地平整工作。今年1月,河源东源高新区被纳入河源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的组成部分,一旦获批将享受省对主平台的所有优惠政策,将为开展“园区建设提速年”行动,推动园区扩容增效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与支持。
——深圳盐田(东源)共建现代物流园。由盐田区和东源县共同建设经营,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首期建设1805亩、计划投资7.5亿元。物流园致力打造成为服务河源市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的功能区和粤北赣南地区的物流中心枢纽。目前,园区已引进物流项目28个,总投资56亿元,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43亿元以上、年税收4亿元以上。
——东源县新材料产业园。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1500亩),总投资6.1亿元,于2020年12月开工建设。目前,园区征地拆迁完成1360亩,场地平整完成95%,道路完成70%,排水工程完成80%以上,预计明年1月份可全面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引进晟源永磁、惠集、英吉瑞等14个项目,合同投资总额45.5亿元,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67.3亿元以上、年税收2.76亿元以上。
■策划:张松新
■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黄仲明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特约记者 蓝天明
通讯员 薛宇航 李平
■摄影:本报记者 黄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