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模具产业
推进百亿级快速集聚
走进河源龙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只见生产车间内,一台台自动化设备挥舞着机械手臂忙个不停,工人们在机器中穿行,现场忙碌而有序。深耕河源20多年,该企业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模架生产基地和全球最大的精密模架生产基地,并吸引了一大批机械与模具制造企业扎根河源,共谋发展。
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推进制造业当家,把百亿级机械与模具产业集群、百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作为实施产业兴市行动的重要方向,在招商引资、政策支持、用地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引导产业集群往智能化、高精尖方向发展。
两大产业集群“比翼齐飞”
模具产业被称为“工业之母”,是基础工业、配套行业、引擎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使用寿命长、市场空间大等明显优势。
河源打造百亿级机械与模具产业集群,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
最早落户的河源龙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经过高质量发展,目前是河源模具产业发展当之无愧的龙头;华益盛是国内汽车保险杠模具龙头企业,是国内汽车双色模具领先企业;乔丰科技是国内汽车导航中控面板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
这些,是河源打造百亿级机械与模具产业集群的底气所在。近年来,随着深圳、东莞一批汽车组件模具企业有意抱团将生产基地外迁,河源国家高新区抢抓机遇、以商引商,成为这些企业外溢的首选地。目前,河源国家高新区已引进龙记、华益盛、金三维、乔丰科技、尚雷仕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初步形成模坯、模具配件、冲压模具、铸造模具、模具后加工等产业链条。
“产业链以汽车配套相关为主,产品涵盖模具装备、汽车模具、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电子模具和家电模具等,为保时捷、法拉利、玛莎拉蒂、特斯拉、广汽传祺、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车企配套。”河源国家高新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局局长吴焕逸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共有机械与模具企业50余家,2022年机械与模具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6.7亿元。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数据,则更直观反映出我市机械与模具产业发展的“底蕴”:2022年,全市有机械与模具产业规上企业92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9.01亿元。
与机械与模具产业“比翼齐飞”的是先进材料产业,同样发展成果显著。2022年,全市有先进材料产业规上企业有46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约49亿元。
全链条配套日趋完善
走进位于河源国家高新区的广东省西勤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装配车间,只见智能化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工人们或在进行辅料的组装,或在对产品进行全检。
“我们企业2022年营业额近8亿元。”西勤精密总经理李劲松告诉记者。目前,该企业正紧抓市场、政策、产业等资源要素,跑出稳产增效“加速度”,朝着2023年10亿元营业额迈进。
赶订单、抓生产、扩产能,体现的是企业对河源机械与模具产业发展的信心。
随着龙记、华益盛、乔丰科技、金三维等一批国内知名龙头企业的落户,河源国家高新区对机械与模具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也倒逼高新区在产业配套上“下苦功”。据河源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正加快建设模具检测中心、试模中心、加工中心、模具零配件集散中心等产业配套项目,全链条为机械与模具产业多个重点生产环节提供平台支撑和技术支持,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物流成本,全面提升产业配套水平。
市模具机械行业协会会长刘跃则“剧透”了又一好消息:市模具机械行业协会正协助河源国家高新区管委会进行模具行业标准厂房、模具加工和零部件配套一条街的规划与设计,预计今年初开工建设。刘跃表示,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较完整的模具加工、零部件交易等产业生态链,大大降低河源当地模具企业的配套成本,缩短模具交货周期,为河源模具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夯实基础。
向智能化高精尖发力
新旧动能转换,机械与模具产业、先进材料产业也在向智能化、高精尖方向发展,河源打造百亿级机械与模具产业集群、百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更要下好先手棋。
“河源国家高新区作为机械与模具产业集群的主战场,我们将引导企业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做大做强。”吴焕逸说。接下来,高新区将重点引进汽车零配件、医疗器械相关的模具后加工企业以及精密、超精密零配件制造企业,积极推动模具制造向附加值高、产值大的下游零部件生产环节延伸。同时,今年谋划建设一批高标准模具统建厂房及华丰高端装备产业园,提升产业转移接纳能力。
此外,高新区还将大力推进河源深圳国际模具城企业提质增效,加快模具检测中心、试模中心等产业配套项目建设,鼓励园区上下游企业相互配套、相互采购,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做大做强先进材料产业,我市在特色园区建设上加快步伐,东源县新材料产业园积极推进建设,源城区、江东新区先进材料产业加速集聚,广晟永磁、信昌盛、惠集、英吉瑞等项目加快建设,我市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扶持措施,聚合要素保障,加快集聚成势,全力把先进材料产业打造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
(本报记者 陈鹏)
下一篇:“双向奔赴”百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