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电子信息产业

首个千亿级寄望于此

2023-01-30 11:42:53 来源:河源日报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河源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就寄望于此。

强化支撑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在市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各类工程机器轰鸣,推土机、运输车在工地上来回穿梭。作为我市优势产业集聚的主平台,该项目已吸引了卓翼科技二期等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入驻。

占地19.4万平方米,总投资38.1亿元,我市高标准规划、大手笔投入建设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展现了市委、市政府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决心和魄力,背后是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产业基础和蓬勃生机。

“2022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链不断丰富,落户以智能终端为主的电子信息企业及产业链规上企业77家,汇聚了中兴通讯、西可通信、景旺电子、精电显示、卓翼科技、艾佛光通等一批龙头企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积极承接“双区”产业延伸、企业转移,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引进一批强链扩链型、集群配套型、龙头基地型企业,新签约项目中,电子信息产业类项目就有58个,投资总额307.3亿元。

项目支撑越来越坚实,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攀高逐新”的信心越来越足,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建设越来越必要。

按照规划,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位于河源国家高新区兴业大道东面、高新六路南面,项目用地面积19.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5栋厂房、2栋宿舍和相关配套用房,以及园区配套附属设施。目前正在动工建设的是一期项目,总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

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建设,进一步拓展了园区产业空间。我市抢抓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契机,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群智能终端优质项目转移,全力争取生态型、品牌型等高价值链、高附加值智能终端企业落户河源,形成智能终端产业知名企业强强携手、集聚发展态势。

靶向发力 加大产业招商力度

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离不开精准招商、靶向发力。“随着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开工建设,我对河源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力度,实现电子信息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充满期待。”深圳市卓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舫告诉记者。

走进卓翼科技(河源)生产基地的自动化生产车间,摆放整齐的一台台机器马不停蹄地运转,几个工人正在操作现代化设备,一组组电子产品从生产线上不断产出。作为2021年进军河源的“生力军”,卓翼科技(河源)有限公司在河源的顺利发展有目共睹,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卓翼科技这一“生力军”的进驻和发展,是我市以项目引领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任何一个产品都能构成一个产业,产业根据不同环节,可以分为上、中、下游,要将上、中、下游打通,才能算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涉及手机整机、显示屏、芯片、电池、PCB、摄像头、结构件、手机配件等环节,需要更多像卓翼科技这样的优质项目。

为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我市坚持靶向发力、精准招商。目前,我市已经与省电子信息行业协会、深圳电子信息行业协会等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通过定期举办电子信息产业专场招商推介会等形式,邀请企业主要负责人深入河源、认识河源。此外,我市还在深圳、东莞、佛山等地举办以电子信息产业链招商为主题的精准招商项目对接会,在深圳各区举办招商引资推介或项目对接活动,针对北、上、杭链主企业开展精准上门招商活动,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补链、强链、延链。

育才引智 打造人才生态圈

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助推发展。

为点燃电子信息产业的“人才引擎”,我市积极探索按需育人、校企合作、拓宽渠道等多种聚才引才模式,致力于形成强大的人才和智力资源支撑。每年,我市都会及时更新企业人才需求信息,梳理、编制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紧缺人才目录、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对接我市职业教育资源,分层次、分领域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同时针对河源国家高新区等重点发展区域加强高职、高等教育院校布局,尝试建立电子信息产业人力资源供给基地,形成良好的人才储备机制,增加电子信息产业技术人才比例数量。

“目前,我们有12个专业试点现代学徒制,占全校专业的1/4。”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教授赖星华表示,学校正进一步探索校企协同育人,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的技能人才。(本报记者 雷宇烁)

    数字报
    本周最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