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区新江街道朱门亭社区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
网格化管理“三单制”服务 为基层治理添活力
朱门亭社区组织党员干部、辖区居民党员、群众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编者按:
为深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河源日报组织开展了“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主题采访,多路记者奔赴河源城乡社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各类社会组织,通过蹲点式采访,讲述各地、各单位、各群体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案例和鲜活故事,充分展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河源干部群众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新伟业上来。敬请垂注!
□本报记者 周慧荷
“社区干部工作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高,实实在在给居民谋实惠、谋幸福,我在这里住着特别舒心。”日前,记者在源城区新江街道朱门亭社区走访时,听到居民们这样说。居民陈女士告诉记者,前不久,她所在居民楼外墙脱落,她通过社区“连心卡”反映了这一情况。很快,就有党员联系陈女士,安排工程师傅对松动外墙进行拆除,并在该处居民楼安装围挡,消除安全隐患,让陈女士感到非常满意。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该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邱明珍说,社区多次组织社区党员干部、辖区居民党员、群众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进社区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社区基层落地生根。
小小“连心卡” 架起便民服务“连心桥”
在朱门亭社区,每位居民手中都有一张“红色干群”连心卡。居民可以通过扫描卡片上的二维码,随时随地提建议、说需求、讲心愿,就能实现困难有人帮、疑惑有人解、事情有人办、问题有人管。
近年来,朱门亭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红色网格”项目,以“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将党的建设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将辖区分成8个网格,由街道、社区干部担任网格员,居民小组长、老党员担任协管员,推行社区主导、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按照网格全覆盖进行上门入户走访居民,了解居民家庭情况,并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代办窗口,线上利用党员服务平台,推行“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涵盖助困帮扶、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纠纷调处、政策咨询以及其他事务等多个类型。
“塘唇路小巷有一堆无人清理的建筑垃圾,能否安排保洁人员清洁?”近日,家住该社区塘唇路附近的何女士在平台上发布了这样一则订单。社区干部在收到群众诉求后,当即联系了何女士,对其反映的情况做出快回应、快处理、快解决,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如今,小小“连心卡”不仅成为了朱门亭社区提高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强化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沟通联系的重要渠道,更是架起了党员为民服务的重要桥梁。自红色订单项目开展1年多以来,线上红色订单收集问题178个,线下红色代办窗口收集问题146个,截至目前共解决324个问题,解决率达100%。下一步,社区将继续发放连心卡,完善服务事项,提升社区优质服务管理水平,以更加为民的服务态度,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建设“党群微家”阵地 做百姓的“贴心人”
建设“党群微家阵地”是朱门亭社区探索基层治理重要举措。近期,该社区在岗古岭公(廉)租房小区建设了“党群微家”阵地,通过建立邻里党支部、成立邻里议事会、组建邻里志愿服务队等方式,不断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据了解,党群微家邻里党支部对公(廉)租房243户841名弱势群体,按照楼栋、楼层划分实行网格化管理,着力实现服务“全覆盖”。对独居老人、特困户、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众,由社区和邻里党支部牵头落实挂钩联系制度,对特殊群体、弱势群体实行“一对一”帮扶,通过定期走访、上门慰问、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常态化关心关爱重点困难居民,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作为社区干部,要把群众的每件小事当作大事、要事、急事来抓,尽己所能,帮助身边的困难居民,做好群众的‘贴心人’。”邱明珍表示,接下来,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社区治理工作中,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管理,为社区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抓好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用情用心用力解决好社区群众急愁难盼问题,努力构建邻里互助、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记者手记:
提升居民社区治理意识
提高社区的共建活力
社区是城市的最小“细胞”,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格”,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实践的第一线。近年来,我市在社区治理工作中成效显著,但仍存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等问题,需要通过实践去完善、提升,而朱门亭社区的多个创新举措起到了示范作用。
采访中,百姓对社区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并主动参与,让记者印象深刻。社区居民的参与是社区治理的基础,是实现社区善治的重要保障。记者认为,要广泛动员居民主动关心社区事务,积极参与社区治理,通过设计社区标志、宣传表扬社区内的好人好事、发动居民参与社区讨论等形式强化宣传教育,培育居民良好的思想信念及规范居民的道德行为,从而来提升居民的社区治理意识。
该社区不断拓宽民主参与渠道,加强居民之间的互动交流,让社区居民了解、熟悉社区服务的各项职能,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从而调动大家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社区的共建活力。(周慧荷)
百姓寄语:
居民宋秀妍:我经常能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在小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地开展禁毒知识、义诊理发、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宣传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大大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社区治理人人有责,希望社区能给予居民更多参与的空间,增加他们的参与感,提升自我价值。
居民欧振定:我在朱门亭社区居住了30多年,可以说看着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几年来,社区卫生干净整洁、治安环境好、邻里和谐友善、各项服务越来越贴心,良好的居住氛围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舒心惬意。希望社区干部能腾出更多的精力来深入居民家中,走街串巷,深入了解群众呼声,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拉近与百姓的距离。
居民欧可进:我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退伍老兵,在社区居住多年对社区的整体规划和居住环境感到很满意。社区干部工作态度耐心热情,为民办事效率高,为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社区还建设了党群活动中心,为我们老年人生活提供了活动场地,平时可以和老朋友一起在党群活动中心唱唱歌、跳跳舞,享受舒适惬意的晚年时光,让我们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周慧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