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供销社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织密织牢“三张网”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和质量
■本报记者 陈鹏
“东源县子平台目前与我市20多家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及蔬菜基地、农产品供应商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天可为10万人次配送安全、绿色、放心的农产品。”谈起河源东源供销今时达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下称东源县子平台)运营情况,平台负责人黄华莲告诉记者:“平台于今年4月建成运营以来,已对接农场、农户数量约200户,带动农户增收约45万元。”
东源县子平台的快速发展,是我市稳步推进放心农产品直供配送网建设、统筹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一个缩影。
市供销社依托长期扎根农村、经营服务网络的优势,牢记为农服务宗旨,着力聚焦主责主业,扎实推进冷链物流骨干网、放心农产品直供配送网、农业社会化服务网“三张网”建设,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和质量,为加快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骨干网运营管理的
冷库容量可达10万吨
构建覆盖全市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和主销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一体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保障体系,是市供销社的一项重要工作。
据介绍,东源(灯塔)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建设主体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目前已完成开仓筹备工作和人员培训,进入招商运营阶段;紫金县冷链物流产业园于今年6月中旬开工建设,目前建设进度超过90%,预计年底可完成项目主体建设;和平县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已顺利开工建设;龙川县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已确定选址,各项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连平县冷链物流项目正在谋划对接。按计划,我市骨干网运营管理的冷库容量可达到10万吨左右,配备冷藏车30辆以上、移动预冷装置30台以上。
“一站式”守护
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从出库、分拣到装车、运输,每天凌晨3时至上午10时,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东源县子平台一片繁忙景象。“我们为全市20多家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大型商场的食堂,配送蔬菜、粮油等产品,食材都做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溯源。”黄华莲说。
此外,占地约1800平方米的河源源供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下称源城区子平台)也于今年8月成立;和平、龙川、紫金、连平县区域直供配送中心已确定意向合作伙伴,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接下来,市供销社将扎实推动“供销农场”建设,参与建设数字供销放心农产品直供给配送云平台,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为我市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和舌尖上的食品安全提供供销一站式解决方案,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完成农业生产
完善农资农技服务网
去年落户东源以来,河源市东源供销东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东禾农服)充分发挥专业植保业务的优势,不仅把植保专业课程送到镇村,还深入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进行宣传,受到农户的信赖。
“我们今年完成水稻全程统防统治约8000多亩,水稻植保方案1万亩,单一统防统治飞防业务1.5万亩。”东禾农服总经理李志洋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市供销社在全市布局农民生产服务中心2个、作物技术服务中心及庄稼医院18个,为农户提供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统配统施、飞防服务、技能培训、培训鉴定、信息服务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并逐步拓展到农业生产全程服务。
“今年1至10月,全市供销系统已完成各类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26.6万亩次,同比增长10.64%。”吴志鸿表示,接下来,将在全市范围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逐步推动农资农技全程社会化服务网络在我市全面铺开,全面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进一步完善农资农技服务网,促进粮食种植专业化、规模化。
记者手记
织就“三张网”激活“一池春水”
全市供销社组织结构逐步健全、经营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为农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记者采访中观察到,我市统筹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取得成效,但存在着人才队伍较为紧缺以及基础比较薄弱等问题。
作为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要积极在全面提升服务粮食安全、突出服务“三农”主责主业、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推进社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持续发力,突出重点,积极作为,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和质量。
织就“三张网”,激活“一池春水”。就像采访中黄华莲、李志洋、吴志鸿所讲的,牢记为农服务,拿出实招硬招,我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定能大放异彩,做优做强现代化农业,惠及更多群众。(陈鹏)
百姓寄语
河源市东源供销东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洋:我们继续深入推动东源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逐渐布局全市,有序完成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统配统施服务,促进全市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增收,为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东源县船塘镇竹楼村村民张汉科:近年来,我们农村美了、产业强了、农民富了。现在,我们在享受党的惠民政策的同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撸起袖子加油干。同时,村民们也要拧成一股绳,把家园建得更美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