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措并举强化自然资源保护
筑牢北部生态屏障
编者按
省委书记李希,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在河源调研时,寄望河源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新担当新作为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排头兵,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河源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厚爱,进一步振奋了河源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坚定了河源奋进新征程的决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省委书记李希,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在河源调研时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提振加快推进河源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排头兵”栏目,切实把省委、省政府的深切关怀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新担当新作为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排头兵。
○本报讯 记者 梁驱远 通讯员 骆菲茵 记者昨日从市自然资源局获悉,今年市自然资源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传达贯彻省委书记李希,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在河源调研时的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力实施生态优先行动,聚焦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做实“七大服务”,厚植河源自然资源绿色发展的底色。
2021年全市新增实施垦造水田5755亩,实现市级水田指标收益近1.4亿元,连续2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完成11个矿山石场治理复绿任务,累计治理复绿面积21.4公顷……去年以来,我市科学有序推进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一项项看得见的数据,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自然资源保护工作不是一时之功,而是永久之责。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李希,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在河源调研时的讲话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市自然资源系统将以实的举措进一步强化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
今天的耕地是明天的饭碗。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我市将坚决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并实行特殊保护,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强化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结果运用,将耕地保护落实在岗位上,落细在履职中;对违法占用耕地发展林果业、挖塘养鱼、种植草皮和铺设光伏发电设施等“非农化”“非粮化”行为,市自然资源部门将会同市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加强监督,严肃追究责任并责令整改,让“良田”回归“粮田”。
河源是矿产资源大市,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境内矿产资源禀赋好,拥有稀土、地热、石英砂等众多优势矿产资源。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市将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构建我市矿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加快新一轮市、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和保护我市矿产资源,切实将我市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同时,统筹推进我市生态保护修复,加快开展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构建生态修复新格局;深入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积极申报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着力巩固提升我市生态系统。
此外,为推动自然资源执法监督“严起来”,我市一方面将加大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督办力度,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违法用地整治,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遏制新增违法乱占耕地行为;另一方面将建立打击非法采矿常态化机制,开展严厉打击非法采矿专项行动,严肃查处整治矿产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我市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促进我市矿产资源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