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力促市场主体总量保持稳中有进
全市一季度新增市场主体8140户
○本报讯 记者 陈思芬 市场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稳就业、扩就业的顶梁柱。近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一季度,我市新登记市场主体8140户,日均新增市场主体90户。截至3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44341户,增幅保持平稳。
优化企业开办服务
便利市场主体准入
优化企业开办便利程度,最大程度便利市场主体准入。据介绍,线上“一网通办”指将企业开办流程整合为一个环节,申请人只需登录“广东省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就可以一次性填报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公章刻制、申领发票、员工参保、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银行预约开户等信息。
线下“一窗通办”整合线下办事大厅,开设“企业开办专区(窗)”单一综合性窗口,一窗受理企业开办全流程业务,为申请人提供一站式、集约化的企业开办服务,将企业开办平均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其中企业设立登记平均在0.5个工作日内完成,公章刻制、申领发票、员工参保和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并行办理,并在0.5个工作日内完成。
2021年10月,我市首台“政银通”企业开办智能服务一体机上线,自然人投资的内资有限公司、个体工商户商事设立登记,可在一体机实现商事登记、执照打印、银行开户等全流程“一站式”政务+金融服务。目前,企业开办智能服务一体机已覆盖我市各县区工商银行网点。
深化“证照分离”改革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去年7月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将中央层面设定的523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和广东省设定的2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纳入我市实施范围,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
“在更大范围和更多行业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能有效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突出问题,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整治涉企违规收费
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为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市市场监管局强化公平竞争性审查,有序开展政策措施审查工作,全市共审查政策措施361份,梳理各类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等302份,其中修订3份。
针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涉企违规收费的乱象,市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各项降费政策落到实处,着力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问题,以涉企收费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切实为企业减负纾困,促进实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据了解,2020年以来,全市共检查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水电气公共事业、商业银行、转供电主体等单位240家,督促相关主体和单位为企业减免或降低生产经营性成本费用1.14亿元,推动相关主体和单位退费400多万元,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
该局还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模式”,突出信用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归集全市市场主体数据信息24万余户,公示各类企业信息500余万条,联合发改、民政、银监、交通等部门,实现政策制定与行业主管、监督检查的良性互动,形成监管合力,让监管“无事不扰”“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