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我市已有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36家

“小巨人”释放“大能量”

2022-03-01 16:30:00 来源:河源日报
6df486643132f4aa1c8a263b2d281384_p1_s.jpg
专精特新企业山本光电(龙川)有限公司生产线。 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编者按: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培育和打造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是市第八次党代会的具体谋划和部署。截至目前,我市已有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36家,与那些“大块头”“巨无霸”企业相比,它们的体量还比较小,但始终专注细分市场,极具发展潜力与成长性。

即日起,本报推出“培优专精特新 推进产业兴市”系列报道,通过“小巨人”企业典型案例展示,进一步引领全市中小企业坚定不移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雷宇烁

“专精特新”是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是中小企业出奇制胜的重要法宝。近年来,随着产业兴市行动的扎实推进,我市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要求日益迫切,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视程度也显著提升。

从生产温控仪、传感器、变送器为电力和电信行业装上“智能眼睛”的雅达电子,到掌握“先进加工利器”、用“最准的尺”精密衡量尺度的铭镭激光,再到自主突破钢结构制造难题的华域重工,我市许多“小而强”“小而优”的企业正脱颖而出,在我市推动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尽显风采。

探寻“专精特新”成长路径

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是工业强链补链不可替代的“生力军”。实施产业兴市行动,需要众多的“小巨人”“小块头”企业的支撑。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培育和打造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要求要“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让“小块头”释放“大能量”,市委、市政府有决心、有行动。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将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作为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取得了积极成效。去年年底,我市19家企业获认定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共有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36家。

为了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工信部门在增强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培育重点行业生态、完善优势产业体系上下大功夫,全方位解难,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可以得到资金贷款贴息安排。”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正重点遴选制造业中小企业,优先遴选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业、产业技术基础及基础软件等领域的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支持企业健康成长。

“单打冠军”“配套专家”频出 书写中小企业“闯关记”

“小巨人”也有“成长的烦恼”,也面临着技术瓶颈和创新动力不足等“拦路虎”。为此,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强化创新驱动,致力于成为细分市场上的“行家里手”、产业链上的“精锐尖兵”。

走进位于东源县的铭镭激光智能装备(河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几百名员工正开足马力抓生产、赶订单,力争为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造力量。据介绍,激光加工作为先进制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航空、冶金、机械制造等国民经济重要部门,对提高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自动化、无污染、减少材料消耗等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依托先进技术,铭镭激光于2020年成功入选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纵观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现状,呈现行业分布较全面、地域分布较均衡、企业数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特点。从行业分布看,我市的36家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横跨精密制造、生物医药、环保设备、新型材料等行业,兼顾科技与民生。从地域分布看,36家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布均衡,遍布各县区。从数量上看,相比珠三角地区城市,我市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今年我市计划继续增加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引导更多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厚植企业成长土壤,加快培育出一批行业内水平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队。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大赛场”跑出“小巨人”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