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与时偕行 开创文旅产业新格局

2021-12-21 09:53:15 来源:

■张颖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胜利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下称《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了全面总结。《决议》从五个方面总结了百年奋斗历史意义,从十三个方面总结了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以“十个明确”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前行,契合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目标,努力开创文旅产业新格局、新亮点,在新征程上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一、创新发展,打造文旅产业新亮点

《决议》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国旅游业经历40多年的发展,旅游业紧跟国家战略,格局逐步展开,其与国家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定位不断提升。旅游业具有产业综合效度高、集聚拉动作用强的突出特点,旅游终端消费,不但能带动交通业、商业、酒店业、餐饮业等传统产业,也深刻影响金融投资、物流仓储、会展博览、文创动漫等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个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的联动效应是十分显著的,其可以形成旅游产业内各个要素的相互交织和作用,并促动一线消费动力、产业投资发展、特色小镇开发等。因此,区域旅游产业效应与融合发展,深受重视。各地“十四五”规划中,对全域旅游产业规划、旅游产业综合价值提升、城市品牌打造、生态旅游效应保护等,均为热点主题。

众所周知,我们已经从过去的短缺时代、增量时代、传统人口红利时代转变成现在的过剩时代、存量时代与数智时代。在大众旅游时代,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加速,提高生活的质量成为人们的共识与向往,休闲度假旅游日益成为普遍的生活方式之一。

近两年来,中国的旅游业在消费、投资、出境旅游等方面,面临严峻形势。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人们健康休闲生活观悄然发生改变,短程休闲、品质消费将成为市场主流。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景区观光转向休闲度假,景区类型更丰富,以景区为核心延伸休闲空间,丰富业态,带动休闲度假,成为旅游目的地。二是门票经济转向产业经济,更丰富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带动周边消费及相关产业发展,旅游消费经济链形成。三是单一开发转向综合开发,旅游区注重互动整合,一站式旅游综合体成为趋势,旅游驱动区域开发。四是大众旅游转向优质旅游,进入优质旅游阶段,不仅要求优质的产品供给,也要求优质的旅游市场。

因此,文旅行业需要致力于打造好创意、好产品、好服务,在消费者主权时代,塑造优秀的品牌认知,从而培育核心竞争力。各地可以考虑自身的资源禀赋,从康养度假、研学旅行、民宿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等领域切入,进行旅游产品的多角度多元化开发,促进旅游产业链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应该致力于文旅融合、5G+旅游、全域旅游等领域的革新与发展,促进数字化转型发展。

二、产业融合,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决议》指出:“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产业还存在链条短、规模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点多线长、投入大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农村综合改革效能,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农村土地流转、人才下乡机制改革,深挖农村消费潜力是关键。

农业及农村新旧动能转换蕴藏着乡村旅游发展巨大潜力,但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涉及旅游数据信息服务、旅游产品流通与销售等多部门配合,让一、二、三产业全线贯通、融为一体。在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运营过程中,要兼顾好多方利益分配,以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产业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项目应深入挖掘食、住、购等旅游配套服务,发挥旅游业先锋带动作用,在原有一、二产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提高旅游业的附加值。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应在“行业产业+旅游休闲”战略引导下,以顺势而为、绿色引领为原则,坚持宜居、宜业、宜游融合,做好三产联动、文旅融合,建立稳定乡村旅游合作机制,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可以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从规划入手,对田园综合体、农业体验、房车营地、三养度假、户外运动等新兴子项目进行挖掘,吸引区域中高端旅游消费人群,直接带动周边村落的农家乐、乡村餐饮、农业采摘、乡村民宿项目,实现旅游扶贫效应。例如,近年来,各地扶持民宿产业发展,盘活了乡土资源,发展以民宿为支点的乡村游,创新“看乡景”“品乡味”“享乡俗”等综合体验项目,并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从而带动了农民致富。

三、高铁经济,赋能河源文旅新征程

近年来,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服务经济时代全面到来。从产业结构上看,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及区域全面协调发展,将继续对全国产业经济起到支撑作用。以广东为例,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产业建设及空间布局、粤东西北地区12个市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将是广东旅游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对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河源,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毗邻粤港澳大湾区,是重要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地,区域文旅资源禀赋良好,拥有一流的水、空气和森林。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硬联通”的推进,尤其是赣深高铁通车,打通了河源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相连接的快速通道,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成为河源近程市场、江西等周边省份由中远程市场变成近中程市场。

河源可以研判高铁通车对消费的影响,重点把握其溢出效应,充分利用“高铁经济”红利,推进全域旅游。建议河源出台促进商贸交易消费增长、扶持康养产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等针对性措施;做好“旅游+”文章,推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以及与文化、商贸、科教、体育、教育、科研等行业的融合;深入挖掘河源生态、历史、人文等资源,结合旅游者消费需求,持续开发与推广“一晚两天”“两晚三天”经典旅游线路,创新打造度假、休闲、康养、乡村等特色旅游产品。

(作者系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