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初心使命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
■刘路红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同时,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理论成果。我们全市社科系统要将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做好社科理论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方面取得更多进展。
一、提高政治站位,积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富民兴邦、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纽带,是复兴中华、传承文明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这些重要论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进一步繁荣发展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指明了方向,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些重要论述,把思想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以贯彻实施《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社科联深化改革方案〉的通知》为契机,更加自觉地做好普及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
今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也是今年社科普及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社科界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力量和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必须发挥主力军作用,肩负使命、勇于担当、积极作为,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社科普及工作,积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精神力量,唱响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主旋律,激励全市人民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二、坚持守正创新,努力提高社科普及工作科学化水平
要积极探索社科普及工作的规律,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市民的人文社科素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认真总结和坚持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和把握新形势下普及社会科学的规律和特点,更加富有成效地做好社科普及工作。社科普及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在系统性、群众性、广泛性、科学性上下功夫,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贴近生活,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大力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扩大普及的覆盖面,提高社科普及的效果。就“社科普及周”活动而言,要集中优势力量,整合各类资源,集中推出丰富多彩的社科普及活动,并借助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和普及群众需要的社会科学知识。从长远看,应把“社科普及周”打造成社科普及的品牌,把活动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建立健全有关社科普及的制度和机制,将社科普及工作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要努力提升社科普及工作科学化水平。创新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国策,也是不断提升社科普及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然途径。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目标和标准,以体现培根铸魂、凝心聚力为价值追求,用于探索适应时代需要和形势发展要求的社科普及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要把握社科普及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本工作要求,充分整合资源、广泛汇聚各方力量,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基地联动、深度提升”的长效运行机制,努力构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格局。要不断推动社科普及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全面提升社科普及的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大力推进社科普及事业协调发展,不断推动全社会文明的共同发展进步。
三、牢记初心使命,积极发挥社科普及基地的主阵地作用
平台载体建设,是社科普及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推动社科普及工作社会化,必须切实加强社科普及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社科普及基地的主阵地作用。要建立完善基地建设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创建培育机制、活动引导机制、交流合作机制、动态激励机制,力争把社科基地打造成为“档次高、特色强、效果好”的科普标杆和精神家园。要充分发挥基地的影响带动和典型牵引作用,推动全市科普基地整体提质增效。今年上半年,市社科联根据全市社科基地的全面检查评估情况,制订出台了《河源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管理办法》,各基地对标管理办法,完善基础设施,集成内外资源,推动有机联动,提升科普能力,走出一条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全市有21个基地成功入选省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为推动新时代河源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全面繁荣,奋进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坚定文化自信,为社科工作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社会科学素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大力营造全社会关注社会科学普及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社科普及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构建覆盖范围广泛的社会科学普及网络。积极与新闻媒体合作,做好相关报道,大力宣传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为科普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社会科学团体、基地要积极投身到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中来,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今年我市的社会科学普及活动是以“兴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迎接党的百年华诞”为主题实施“一二三九”社科工程,通过专题学术报告、社科知识讲座、红色文化主题展、社科宣传咨询、赠阅社科读物、参观科普基地等方式,不断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宣传普及党的历史知识,丰富活动内容。通过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更加主动地学习党的历史、传承发扬好党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认清河源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现状与形势,进一步推动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担当实干、勇毅前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而不懈奋斗。
(作者系河源市社科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