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捐资超4亿元
紫金外出乡亲反哺桑梓,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力
■本报记者 彭冲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最美不过家乡水,最亲不过家乡人。在外打拼多年,我们几兄弟一直很关注家乡发展。”前不久,在紫金县柏埔卫生院新院落成庆典上,为新院建设奔走、筹集资金超过1000万元的龚洪流兄弟,道出了众多外出乡亲对家乡的眷恋,也映照出紫金大地上乡亲反哺桑梓的动人图景。
近年来,该县将乡亲视为推动发展的“宝贵财富”,深入开展“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构建起“六个一”乡亲工作机制(完善一张乡亲名单、建立一个乡亲群、发出一份倡议书、召开一次乡亲座谈会、列出一张需求事项清单、一季度至少外出拜访一次乡亲),充分发挥他们的人脉、资源优势,在城乡风貌提升、建桥修路、捐资助学、乡村产业发展等方面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形成互促互哺的长效机制,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力。
【点滴汇聚】
乡村焕发盎然生机
“房子建了13年,一直是毛坯外观,今年终于刷了外墙漆。”在紫金县水墩镇群丰村,村民黄就妹的房子袭一身白色“新衣”,哪怕是位于青砖灰瓦的传统古建筑村落,也毫无违和感。
去年12月以来,和黄就妹的房子一起穿上“新装”的,在群丰村共有27户。“古村落有今天的新面貌,离不开外出乡亲的支持。”群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廖运才说,改造这27户困难群体的房子,除去财政奖补资金,近30万元的资金缺口,由村里的乡亲全额捐献。
在紫金的乡村大地上,处处留有乡亲印记,城乡焕发盎然生机与独特韵味。义容镇新民村的森林公园,是村民茶余饭后散步的必经地;柏埔镇南昌村的休闲广场、党群活动中心,既是村民的休闲场所,也是乡风文化培育地;龙窝镇宝洞村的宝榕大道,大大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自2023年以来,紫金县动员乡亲捐资超过4亿元,推动建设297条道路和42座桥梁、种植19.83万株苗木,不但刷新村容村貌,还在医疗、助学、敬老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为紫金县“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汇集更多资源、凝聚起更大力量。
【返乡创业】
激活产业振兴引擎
位于柏埔镇的柏之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承包了南昌村680亩土地,种植沃柑、茶叶、凤梨、木瓜等各类蔬果,并进行水产和禽类养殖。很难想象的是,公司负责人龚舒畅是一名“95后”海归。
正所谓“走遍千山万水,还是家乡最美”,出于对家乡土地的深沉热爱,2019年,龚舒畅放弃在国际企业的工作和美国国籍,回到家乡柏埔,在家乡的田野上开启了创业征程。如今,该基地固定聘请10多名村民,农忙时用工人数更是增至50多人,让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这是紫金县引导乡亲返乡创业的生动缩影。近年来,紫金县坚持乡亲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依托商协会资源,积极对接外出乡亲的资金、技术优势,一批特色农业、乡村旅游项目落地生根。产业的兴旺,不仅丰富了乡村业态,更拓宽了村民就业渠道,打通了 “致富路”,让“百千万工程” 有了坚实的经济支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