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供电局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融入企业发展
文明赋能电力发展 担当守护万家灯火
■本报记者 雷宇烁
■通讯员 樊飞玲 方思海
河源供电局始终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融入企业发展,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在党建领航、绿色发展、服务创新、文明培育等方面形成示范效应。今年5月,河源供电局获评“全国文明单位”。
党建引领聚合力
筑牢发展根基
河源供电局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安全生产、供电服务等中心工作,做到同部署、同推进。抗击台风“摩羯”期间,河源供电局迅速成立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9支,组织477名抢修人员跨海驰援海南儋州,提前4天完成低压“户户通电”任务。
河源供电局创新乡村振兴帮扶模式,累计派驻帮扶干部12人,消费帮扶约441万元,捐赠资金155万元,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成效显著,并获得市乡村振兴考核“优秀”、广东扶贫济困日“万绿杯”银杯和“红棉杯”铜杯。
开展整线(成片)提升供电质量标准化治理,整治公用线路设备隐患1471处。“塔上每一颗螺丝都是山下万家灯火的保险栓。”杨柳辉是河源供电局输电管理所线路五班班长,作为一名党员,他从事输电线路运维工作28年,从电力专业技校生成长为二级领军技能专家。他先后获得2020年省劳动模范、2021年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并于202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电网升级强支撑
服务绿美河源
近日,得益于电气化烘干、冷链仓储及无人机群的全流程电能支撑,在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广东省规模最大的万绿智慧无人农场3700亩早稻开镰。20余台(套)无人驾驶收割机、运粮车按照北斗+5G云端指令协同作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现场观摩后表示,农场连续4年平均亩产超500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实现电网升级,河源供电局建成“两核三环四链”骨干网架,提前66天投运500千伏凤安输变电工程,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着力提升电网运维效率,创新应用智能巡检无人机、配网自愈系统、电鸿“天眼”等技术,供电可靠性达99.95%以上,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同时,河源供电局打造绿色发展标杆,在全省率先推动政府构建“1+4+9”电能替代体系,从教育、医疗、餐饮等行业推广全电厨房、电热泵、瓶改电工作方案,实现人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企业得发展。同时,打造了龙川整县屋顶光伏示范区、柳城镇下坝村“全电示范村”等示范项目,其中下坝村案例入选央视频“百千万工程”专题报道。
服务创新惠民生
擦亮文明底色
近日,东源县新港镇民宿经营者黄先生通过“南网在线”APP提交增容申请,次日通过工作人员现场勘查、线上会签,48小时完成装表接电。该场景是河源供电局推行“三零”“三省”(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省心、省力、省钱)及“四办”(主动办、线上办、联席办、一次办)服务的最新缩影——2021年以来,河源供电局实施报装容量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投资”,累计降低用户办电成本约2.17亿元,公共服务满意度连续13年全市第一。
河源供电局创新服务模式破解民生难题,龙川小产权房“一户一表”改革、源城—博罗“跨市办电”等举措入选全省供电服务十大创新案例。河源供电局建立“零距离”用电管家服务新模式,覆盖1987个物业及村委会微信群,公共服务满意度连续13年全市第一。
文化浸润树新风
培育文明沃土
河源供电局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好家庭、广东好人等先进典型。
创新建立“八小时内外”关怀监督机制,通过家企联动座谈会、家访等,将廉洁教育延伸至员工家庭。搭建普法平台,塑造“法律诊所”品牌,并获评中电联电力行业信用AAA级单位,连续3年获评A级纳税人。
拓展文明传播载体,以“国企开放日”为窗口,策划电力飞人高空直播、小记者探电等活动,进一步拉近企业与公众的距离。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1500名党员下沉社区,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植树造林等志愿活动438场次,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文明实践格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