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紫金“芭乐味”黄金百香果丰收

预计亩产3000斤、年产量18万斤

2025-07-23 11:02:51 来源:河源日报

■果农们在分拣“芭乐味”的黄金百香果。 本报记者 杨李维 摄

○本报讯 记者 彭冲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近日,紫金县中坝镇的黄金百香果进入采收期,果农每日穿梭在棚架之间,采摘成熟的黄金百香果,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这些从福建引进的“芭乐味”黄金百香果,在中坝种植有60亩。每年6月至11月,持续半年上演花果同枝的丰收场景,以其独特的香甜,绘就山区小镇乡村振兴新图景。

采收期长达半年

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走进中坝镇上石村的黄金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放眼望去,绿意盎然,一排排绿油油的藤蔓上挂满了又大又圆的果实。随手摘下一个浅黄色的果子,轻掰开来,流淌的果汁裹挟着芭乐的清香与蜂蜜的甜润,在空气中散发出令人沉醉的芬芳。“这果子3月栽种,6月底就进入采摘期,头茬大果能卖到20元一斤。”看到百香果苗已长出二级蔓,并陆续开花,进入挂果期,基地负责人温钢坚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份丰收并非偶然。2023年,温钢坚从福建上杭将“芭乐味”黄金百香果引种过来。当时,他脚下的60亩地还是一片闲置耕地。如今,百香果一边开花、一边结果,采收期长达半年的特性,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生。他说,基地预计亩产3000斤、年产量18万斤,不仅实现了土地的复耕,还为附近10名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在九、十月份的上市高峰期,还需要聘请10多名临时工帮忙采摘管护,每人每日可获得130元的工钱,让附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看着手机里留存的基地前后对比照片——2023年开始试种时的稀疏藤蔓,如今已是满棚翠绿,藤蔓上嫩黄的花苞与饱满的果实共舞,温钢坚十分感慨。“两年来,我们频繁往来福建,邀请专家前来基地指导,县农业农村局技术员更是随叫随到,逐步破解种植难题。”在他看来,百香果苗从控旺到疏果,每一步都有学问,这60亩地不仅产果子,更在“产”技术、“育”人才。

培育壮大特色水果产业

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新动能

眼下,从种植示范基地采摘的“芭乐味”黄金百香果正走向市场。然而,这枚“黄金果”的价值,远不止于餐桌。这生生不息的绿意里,藏着中坝镇乡村产业振兴的密码——土地复耕激活了生态价值,特色种植筑牢了产业根基,“家门口”就业拓宽了增收渠道。

近年来,紫金县中坝镇坚持把培育壮大特色水果产业作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芭乐味”黄金百香果与三华李、茂谷柑等特色水果共同构成“四季果香”的产业矩阵,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下“芭乐味”黄金百香果的丰收,不仅为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注入了新的活力。接下来,将加强对基地的指导与合作,搭建电商销售平台,助力百香果线上线下销售。

    上一篇:乡村高颜值 振兴加速度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