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用青春为河源绿色崛起注入澎湃动能

——河源共青团5年工作侧记

2025-07-24 16:00:18 来源:河源日报

■团市委深耕青年创业领域,通过 “以赛促创” 模式精心举办各种赛事,为有志青年铺就从创意到创业的进阶之路。

■近5年来,在河源共青团的组织下,河源大地上涌动着青春植绿的热潮,共浇灌出 457 片 “青年林”,8.7 万余株树木扎根生长。

在河源这片生态沃土,无数青年投身发展一线:他们是车间里钻研技术的产业先锋,是田野间助力乡村振兴的创业达人,是山林中守护绿意的环保卫士,是社区里传递温暖的志愿力量…… 这些青春剪影,共同勾勒出河源共青团5年来引领青年跟党奋进、服务大局的生动图景。

过去5年,河源共青团在政治引领、服务大局、青年服务、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河源发展注入了澎湃持久的青春动能。

强化政治引领 筑牢青年思想根基

6 月,“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河源市 2025 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主题宣讲活动,先后走进市区坚基购物中心 ”青年之家”、紫金消防救援大队,100 余名团员青年现场聆听。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张逸龙等 7 名优秀青年,用亲身经历讲述永跟党走、矢志奋斗的故事,引发强烈共鸣。

5年来,河源共青团始终把强化政治引领作为首要任务,以“青年化阐释、组织化教育、分众化引领、网络化引导” 四位一体模式,持续深化青年理论武装,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

5年来,河源共青团依托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宣讲团等载体,累计开展宣讲活动 1 万余场次,覆盖青少年 30 余万人次,用 “青言青语”“ 童言童语 ”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重大节点期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密集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10 万余名团员青年参与党史知识竞赛、红色足迹寻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期间,举办“ 我和我的祖国 ” 歌咏比赛、主题演讲等活动 800 余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迅速组织专题学习会、座谈会 300 余场,掀起学习热潮。

扎实推进 “青马工程” 是政治引领的重要抓手。5年来,团市委举办培训班 50 余场次,培训学员 9000 余人次,这些青年政治骨干已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同时,累计推优入党 2100 余人,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聚焦大局发展 贡献青春先锋力量

“在河源青年驿站免费住了 2 天后,就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近日,来自湖南省长沙市的大学毕业生小刘通过青年驿站的精准服务,顺利入职河源国家高新区一家企业。

目前,全市在建青年驿站 14 家,为来河青年提供 3 天 2 晚免费住宿、就业指导、政策咨询、城市融入等 “一站式” 服务,成为青年与城市 “双向奔赴“ 的生动注脚。

5年来,团市委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在“百千万工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 2 个 “1+3” 产业集群发展、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等主战场担当作为,彰显青春先锋力量。

在促进青年来河留河返河就业创业方面,团市委落实 “百万英才汇南粤“ 行动计划和青年就业创业 “十个一”重点任务,打出组合拳。开展 “展翅计划”“ 返家乡 ”社会实践活动,与 200 余家本地企业合作,5年来提供实习见习岗位 1 万余个,帮助 1.2 万名青年实现就业。

针对青年创业需求,搭建“ 以赛促创”平台,连续举办河源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创青春 ”河源“ 百千万工程” 兴乡青年创业大赛等赛事,发放奖金及扶持资金 200 余万元,培育乡村创客等兴乡青年 1200 余人次。

聚智 “百千万工程”,助力城乡协调发展。团市委累计招募 1000 余名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活跃在乡村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技术等岗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聚效绿美河源生态建设,青年生态环保行动蔚然成风。5年来,团市委动员青少年参与 “青年林” 建设,全市建成 457 片青年林,种植树木 8.7 万余株,这些 “青春绿色”成为河源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明城市创建中,青年志愿者成为主力军。5年来,开展创文志愿服务近 10 万场次,覆盖市民近 300 万人次;打造市区文明交通路口 35 个,每天有 200 余名青年志愿者开展文明劝导。

面对急难险重任务,青年从不缺席。“龙舟水”防御攻坚战中,团市委动员市青联、市青企协、市青商会奉献爱心,筹集防汛物资价值 500 余万元;为河美共赢篮球联赛等大型赛事提供志愿服务,1.5 万名青年志愿者的优质服务获各方好评。

提升服务能力 当好青年坚实后盾

“12355 的心理老师帮我走出了人生低谷,现在我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 某学校的学生小吴(化名)在经历学业挫折后,通过 12355 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得到及时疏导,逐渐恢复积极心态。这是团市委用心用情服务青年的一个缩影。

5年来,团市委坚持以青年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纵深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发挥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推动多项青年服务纳入市十件民生实事,让青年在成长成才、身心健康、婚恋交友等方面获得感持续提升。

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精准有力。除搭建实习就业平台、举办创业赛事外,实施“圆梦计划”,资助 672 名务工青年、农村青年接受高等继续教育,帮助他们提升学历、增强竞争力;开展创业培训 100 余期,邀请成功企业家、专家学者授课,为青年创业者答疑解惑。

重点青少年群体关爱帮扶持续深化。常态化开展 “青春情暖” 活动,5年来,走访慰问留守儿童、困境青少年等 2.58 万余人次,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价值 300 余万元;助学帮扶困难青少年 1962 人次,发放助学金 200 余万元;举办夏令营、公益培训班 35 班次,提供学位 660 个,让特殊群体青少年感受党的温暖和社会关爱。

青年夜校成为服务青年成长的新平台。团市委根据青年需求,开设书法、绘画、舞蹈、短视频制作等课程 900 余节,服务青年 1.9 万余人次。

加强组织建设 展现先进组织风貌

“现在村里的团组织活动多了,年轻人参与热情高了,团支部的凝聚力越来越强了。”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村干部阮少湖的感慨,源于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的深入推进。

5年来,团市委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团的组织体系更健全、运行更高效、作用发挥更充分。

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顺利完成县镇村三级团组织集中换届,选拔 300 余名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热爱共青团事业的优秀青年担任基层团干部,优化队伍结构。扎实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通过 “编制内外相结合”“ 专兼挂相结合”等方式,破解基层团组织“ 缺人干事 ”“没钱办事”难题。

新兴领域团建实现突破。加大在 “两新”组织、新兴领域的建团力度,全市“两新” 团组织增至 433 个。新成立市属企业团工委、市“两新” 团工委、市邮政快递团工委等,调整驻京团工委,将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兴青年群体纳入组织覆盖,实现“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团组织”。

5年栉风沐雨,5年春华秋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源共青团将继续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团员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河源实现绿色崛起勇担使命、锐意进取,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源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组稿:本报记者 苏勇军 通讯员 邓建基 梁展鹏

    上一篇:筑牢家庭禁毒和反诈防线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