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河源时政

建筑业央企助力“百千万工程”

从蓝图到现实的蝶变

2024-12-23 09:47:00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梁昕

沿着源城区埔前镇陂角村的村道漫步,两旁的农田经过整治后整齐划一,村里的农房都换上了“新衣”,戴上了“新帽”,整个村庄焕然一新。这些改变都得益于“百千万工程”的大力实施。

“百千万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点多线长面广,需要各方力量、各方资源统筹发力、全面推进。今年以来,我市充分发挥建筑业央企助力河源市“百千万工程”作用,发挥省、市、县属国企及民企、强村公司的助力作用,构建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加速推进项目建设。

共筑乡村振兴新辉煌

当好“百千万工程”助推器

加快实现绿色崛起,需要项目支撑。一直以来,中铁、中交等一批建筑业央企奋战在我市各大项目建设现场,参与、见证河源发展的每一个重大时刻。

建筑类中央企业责任心强、实力雄厚、技术过硬,是推动“百千万工程”不可或缺的力量。今年5月以来,我市坚持把典型镇培育作为“百千万工程”城镇建设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建筑业央企助力河源市“百千万工程”作用,与中铁(广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中铁广投)紧密合作,发挥省、市、县属国企及民企、强村公司的助力作用,构建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使之成为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力量。

我市紧抓中铁广投助力镇村建设工作的机遇,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并在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对接中铁广投助力河源‘百千万工程’镇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帮扶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

截至11月25日,全市累计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铁皮棚超过21.8万平方米、破旧建筑改建面积超过30.8万平方米,完成房屋改造提升超过11300栋,农房外立面经过精心设计后融入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村庄的整体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避免了“千村一面”的现象,提升了乡村的独特魅力,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从田园到景区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板

走进龙川县四都镇福光村,进入眼帘的是一幅融合了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的画卷。这里不仅以其优美的田园风光吸引着游客的目光,更因其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独特的民俗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近年来,福光村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村内各项基础设施,村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下转2版

上接1版

位于“河源东江”重点文旅品牌片区的东江湿地公园(星空营地),是龙川县“东江水韵”乡村振兴示范带重要节点项目。该项目利用当地山水交融的特色风貌,设置露营区域、水上乐园等娱乐活动区域,还将推出“营地+演艺”“营地+旅游”“营地+团建”等文旅新业态,不仅完善了基础设施,还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中铁广投结合各县区地方特色与实际需求,应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从基础设施提升到特色小镇建设,从农房风貌改造到乡村环境治理,每一项工程都力求精益求精,确保项目既符合现代城市功能需求,又保留地方文化特色。龙川县“东江水韵”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作为中铁广投在河源实施的一个农文旅融合建设项目,不仅展示了中铁广投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号召的决心,也体现了央企助力地方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当前,中铁广投助力河源“百千万工程”的各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施工。经过9个月的精诚合作、同向发力,城乡风貌焕然一新,镇村新业态加速培育,民生短板不断补齐,让当地群众改善了生活品质、看到了发展希望。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中铁广投助力项目64个,投资金额26.96亿元。其中,已开工项目45个,投资金额22.74亿元;已完工项目15个,完工项目投资金额8586.94万元。

未来,随着更多项目的落地实施,我市将继续深化建筑业央企与乡镇的结对帮扶,探索更加有效的合作模式,推动乡镇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高标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