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领航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我市各级机关党组织聚焦服务中心大局扎实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互融互促
■本报记者 方新苗
党建强则业务精,业务强则党建实。全市各级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转化为推进“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绿美河源生态建设、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
凝聚组织力量
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需要多方合力。全市各级机关党组织坚持党建引领,广泛发动各方力量投身“百千万工程”,争当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生力军。
市政协机关党总支拓宽政协委员联系服务渠道,创新推动18个政协委员助力“百千万工程”实践基地创建,积极引导政协委员投身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多篇理论文章荣获省政协征文比赛奖项,10余项调研成果获评市优秀调研成果奖。
聚焦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创建,东源县义合镇党委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群合力推动乡村绿化和城乡风貌提升等工作,累计管护苗木1.9万余棵,补种苗木700余棵;成功打造68户特色美丽庭院,完成685栋农房外立面改造,完成人居环境整治节点提升200余处,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打造干净整洁有序镇街专项行动实地核查中,义合镇取得排名第一的佳绩。
一路通,百业兴。市交通运输局机关党委勇当绿色崛起开路先锋,着力打造“河美公路”工程,为“百千万工程”铺筑“快车道”。今年以来,全市完成绿美公路建设1387.4公里,种植绿植24.2万株;龙川1号公路入选省“交旅融合发展”十佳案例名单,并被交通运输部等四部门联合评选为“四好农村路”融合发展案例。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实践证明,抓好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市各级机关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创新思路和务实举措,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多点开花,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为打好“生态牌”、做足“水文章”,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第二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紧紧围绕打造百亿级水饮料及食品产业的目标,牵头制定并实施《河源市发展水经济产业若干政策措施(试行)》,为水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各类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水饮料及食品产业蓬勃发展。去年,河源市包装饮用水企业营业收入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二名;今年,推动河源国家高新区获评“省级食品饮料及水经济特色产业园”并成功入选“全省首批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区)”。
在紫金县,一片“小茶叶”成了强县富民“大产业”。紫金县委组织部党支部聚焦蝉茶产业发展着力招引人才、配强干部、建强组织,深入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推动制定“紫金蝉茶”标准,助推紫金县获评“中国茶业百强县”,紫金蝉茶成功跻身广东三大名茶。目前紫金蝉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超35亿元。
夯实基层基础
全力兜好民生底线
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是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全市各级机关党组织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办实事、解民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市场监管局机关第四党支部聚焦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率先在全省试点探索建立基层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开展食品生产“千企万坊”帮扶行动,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药店推广24小时售药服务和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制,入选全市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支部两名党员获得广东省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系统先进工作者和河源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市应急管理局机关党委践行应急先锋使命,统筹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制度,有力应对了多点频发的局地强降雨、近53年以来最强“龙舟水”和史上最强四月暴雨袭击。2023年汛旱风科获评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及三防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为了让群众健康更有“医靠”,市人民医院外科第四党支部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组织党员参与科研项目、学术交流等活动,推动医疗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面对各种医疗救治的复杂局面,支部党员牢记医者使命,日夜奋战在医疗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近年来,该支部获评市直机关“四强”党支部,多名业务骨干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南粤好医生、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