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河源时政

我市深入实施“双百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

高校县域“双向奔赴” 论文写在田野大地

2024-12-20 09:48:02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邹茹玉

这是一场高校与县域的“双向奔赴”。

15所高等院校师生组成7支服务队,奔赴我市五县两区,深入制造企业一线车间,走进街头巷尾、田间地头,高校的专业优势、科技力量在山区发挥着奇效,师生们将论文写在了田野大地上。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的关键一年,也是“双百行动”工作发起冲刺的重要节点。我市携手各结对高校,锚定 “县域所需、高校所能” 的合作导向,精心谋划 “12345” 工作思路,全力落实 “七大任务”,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实现了高校与县域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中的相互成就。

“12345” 工作思路

行动指南明晰

自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结对龙川县以来,该校与龙川县产业园区的广东瑞邦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合作开发“静态视觉显示仪”并成功投产。目前,瑞邦设备的安装总量已接近4000台,节约成本2400万元。县域企业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收获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也为“双百行动”的科技支撑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样板案例。

我市在“双百行动”推进过程中,系统提出了“12345”工作思路:各县区与结对高校围绕“七大任务”各打造一批示范样板;突出谋划好“基本公共服务支持”“基层人才培养培训”两项任务;聚焦“人才、科技、服务”下沉,共建“双百行动”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农技推广工作站、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平台;抓实需求(问题)汇总表、活动汇总表、结对共建项目月实施进度表、典型镇村规划落实情况表“四类台账”;建立并落实“周调度、月通报、季度现场会、两库(专家库、问题库)、调研督导”五项推进机制,确保“双百行动”蹄疾步稳、高效有序。

“七大任务” 落地

赋能城乡融合

深圳技术大学组建的“双百行动”连平服务队,以“大学生艺术写生实践基地”为抓手,设计上坪镇“鹰嘴桃”IP,联合举办全国大学生文创大赛,引流上万名大学生关注“连平桃花节”,促进鹰嘴桃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在科技赋能下,“桃旅综合体”实现蝶变,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新质生产力动能。

我市各县区与高校紧密合作,依据“县域所需、高校所能”原则,深度剖析县镇村的实际情况、发展阶段与特色优势,找准合作的切入点与契合点,精心绘制 “任务表”“路线图”,全面落实 “七大任务”。

今年19项高校科技与县域特色产业融合的项目落地生根,创造价值约9000万元;通过推动规划设计师、建筑师、工程师“三师”下乡,为镇村规划建设提供专业指导,确保规划蓝图转化为美丽现实;聚焦教育、医疗等民生关键,整合各方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建校地 “人才双向” 飞地,今年以来共举办56期人才培训班,培训9200人次,为县域经济发展筑牢人才基石;集体经济方面,高校智力优势充分彰显,助力特色产业增产提效,促进土地流转与农民增收,多形式参与集体经济运营;基层改革进程中,高校积极探索农村基层治理新路径,破解城乡教育不均等难题;“双百行动”专家智库应运而生,165名高校专家、教授汇聚智慧,形成一批实用型研究成果,为县域发展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结对阵容扩容

“双百”深入拓展

今年10月,源城区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科技学院,江东新区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分别开展“双百行动”柔性结对合作共建。同时,新增民办高校加入“双百行动”,广州工商学院与东源县、广州理工学院与龙川县、珠海科技学院与紫金县分别结对。至此,我市实施“双百行动”的县区从首期5个增加到7个,结对高校从10所增加到15所。

据统计,今年初确定的89个结对共建项目已完成81个,完成率91%。其中,和平县竹产业科技小院、“百果易”病虫害识别系统等校地合作项目落地见效;广工校友企业家联盟2024年“百千万工程”产业共建大会、2024年龙川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成功举办;有“紫”有味——客家菜、异地“同步课堂”等创新探索亮点纷呈,充分展现了“双百行动”的多元成效与蓬勃活力。

随着“双百行动”的持续深入推进,一幅高校与县域“双向奔赴”、协同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随着结对阵容的扩容、越来越多的高校资源涌入与整合,河源将充分借助科技的智慧力量,加速补齐发展短板,释放发展潜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新高度,而高校也能在广袤的县域大地上,找到更多科研与教学实践的灵感源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培养出更具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