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河源时政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2024-10-08 10:41:57 来源:河源日报

■刘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是我党历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献。《决定》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重要论断,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重要论述的深化发展,深刻揭示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要作用。

一、不断深化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认识

《决定》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放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之后进行阐述,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也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部分置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章节之后的一个延续,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党中央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系统思考和前瞻布局。

《决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进行了全面阐述和战略部署,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与党的二十大精神一脉相承,又结合新阶段新形势进行了创新发展,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认识,始终处于不断深化发展中。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且单独列章阐述,具有深远影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一步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石,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人才则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筑牢人才培养之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根本问题展开。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民生属性,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确保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遵循教育规律,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设计课程目标,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还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之源。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必须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为此,我们要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创新成果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破除“五唯”现象,鼓励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潜心研究、大胆创新。同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让科技成果更快转化为生产力,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还应优化创新生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构建开放包容、协同创新的创新生态,吸引更多海内外优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会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培养需创新法,要服务发展大局、突出市场导向,提升综合素质与创新力。人才评价当立新规,要建立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体系,摒弃地域、身份、学历壁垒,确保有真才实学者脱颖而出。人才激励应强化机制,与工作业绩、贡献紧密挂钩,确保优秀人才获得合理回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人才流动当优化机制,推动行业、地区间人才合理配置,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总之,深化人才机制改革,必须全方位推进,确保人才活力充分释放,素质全面提升。

三、深度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河源实践

筑牢教育根基。河源基础教育要深入实施《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聚焦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强机制创新,打造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的河源样本,推动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育人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得到根本扭转,良好教育生态逐步形成。河源职业教育要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将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抓实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在中期检查结果“良好”的基础上,聚焦区域、行业重点发展需要,坚持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丰富产教融合实践,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落实保障措施,强化过程管理,切实提高建设成效,如期完成终期验收。

推动科技创新。河源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科技“融湾”“融深”,实现主要科技指标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河源将进一步实施《河源市科技支撑“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方案(试行)》,汇聚科技力量支撑“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发展,聚焦产业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初步形成协同创新体系,释放发展新活力。

促进人才发展。为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发挥人才效能,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河源正在抓紧制定《河源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为人才培养开发、引进流动、评价激励、服务保障进行全流程的法律规制。河源产业、乡村振兴、教育、科技、企业经营管理、医疗卫生、客家文化保护传承等战略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开发将有法可依,人才发展事业将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用好河源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