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河源时政

以头号力度服务“头号工程” ,以“精准滴灌”润泽实体经济

金融“活水”赋能河源高质量发展

2024-03-21 10:10:53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陈思芬

金融业增加值73.62亿元,占GDP比重5.5%。存贷比104.76%,居全省地级市第二位、粤东粤西粤北地级市第一位。我市2家企业在A股上市发行,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265家企业在区域股权中心挂牌……

去年以来,市金融工作局紧紧围绕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目标任务,以头号力度推动金融服务“百千万工程”,全力做好实体经济金融要素保障,奋力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头号力度

推动金融服务“百千万工程”

近期,我市印发《关于金融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分别提出2025年、2027年、2035年各阶段全市金融服务目标,并从重点任务、强化配套措施保障、完善工作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23条具体举措,有效发挥金融“活水”作用。

去年以来,我市推动全市金融机构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的金融服务主体责任体系,23个金融机构制定了“百千万工程”专属金融服务方案。

截至去年末,全市县域贷款794.05亿元,占全市贷款比重43.32%,比2022年提升0.64个百分点。全市涉农贷款比重提升1.98个百分点。

在推出“百千万工程”金融政策,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县镇村倾斜的同时,市金融工作局持续推动金融力量、产品、服务向县镇村下沉,支持金融机构在县区新设立6家分支机构,督促各农商行派驻1662名金融特派员、布放1391台“粤智助”一体机,农商行系统涉农贷款比重提升0.83个百分点。同时,启动68个移动支付示范镇建设,不断满足“三农”特色支付和助农取款需求。

做好实体经济金融要素保障

助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去年以来,我市持续加大制造业金融支持力度,制造业贷款余额120.97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71.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47%、32.98%。重点引导信贷资金加快流向高精尖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6.32亿元,同比增长17.03%;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58.1亿元,同比增长7.63%。

打好园区金融服务“组合拳”,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持续发力,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去年以来,我市将服务工业园区作为主战场,深入各县区、产业园区召开政银企融资交流会12场,发放贷款46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有效发挥市级融资平台作用,加大运用市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专项资金力度,提升资金使用周转率,为222家企业办理300笔、累计划款金额23.03亿元转贷资金服务,为企业直接减负约4511.07万元。

市金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引导金融资源流向“1+3”产业集群,大力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倍增计划,不断满足科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组织开展“金融林”建设,提升金融企业在绿美河源生态建设方面的参与度。进一步壮大我市上市后备资源、细分上市后备梯队,精准开展企业上市服务,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河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厚植绿色底蕴 筑牢生态屏障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