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苏区中学上了一堂特殊德育课
老师捐献造血干细胞 全班学生视频点赞
学生为曹卓文的善举点赞,并表示要向他学习 。
曹卓文在广州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 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本报讯 记者 苏勇军 田清秀 冯晓铭 “曹老师,我们为您点赞!”昨日,在紫金县苏区中学,九(1)班的学生正在准备上课,突然教室里的大屏幕上出现了班主任曹卓文的视频。曹老师向学生展示他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证书,全班瞬间沸腾了,大家纷纷起立,激动地鼓掌欢呼,向老师送去鼓励与祝福。师生隔空互动,上了一堂特殊的视频德育课。
昨日,历经6个小时,曹卓文向远方的一名陌生人捐献了384毫升造血干细胞,用于挽救其生命。2016年,在韶关读大一的曹卓文在参加一次献血活动时,选择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今年初,曹卓文接到了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8年前入库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血液疾病患者初筛相合,非血缘关系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适配概率只有数万分之一,曹卓文可能是唯一能救那名患者的人。对于市红十字会的询问,曹卓文坚定地回复“我愿意”!
从得知初筛配型相合起,曹卓文就开始调整作息,早起锻炼、晚上运动、控制饮食,为捐献做准备。1月19日,曹卓文到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了体检,体检显示他符合捐献要求。
3月14日,曹卓文到达广州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
采集造血干细胞前,曹卓文进行了为期4天、每天两次的动员剂注射。虽然产生一些不适感,有腰酸、头疼、低热等症状,每天昏昏沉沉,但想到能拯救他人的生命,曹卓文咬牙坚持了下来。
昨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机器嗡嗡地转着,一根细细的输液管将曹卓文同远方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联系在一起。此次捐献采集长达6个小时,进行得十分顺利。曹卓文说,虽然他躺在病床的时间十分漫长,但是能救人就很有意义,他也很开心。
曹卓文是学校毕业班的班主任,虽然人在广州,但他仍牵挂着班里的学生。昨日下午上课前,苏区中学校长邹坤平得知曹卓文完成了捐献后,为了让他的事迹鼓励正在全力备战中考的学生,便安排老师与曹卓文视频连线,并将视频画面投影到教室里的多媒体屏幕上,让曹卓文亲自告诉学生这个喜讯。当曹卓文向学生展示他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证书时,全班瞬间沸腾了。大家纷纷起立,激动地鼓掌欢呼,向老师送去鼓励与祝福。曹卓文在视频中叮嘱学生:“你们要认真学习,好好上课,我明天就回来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