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报道

割据猴岭30年,鲍时秀最终走向覆灭

2024-09-01 11:18:23 来源:河源日报

hyrbs0901001_002_01_s[1].jpg

■殷正茂像

 hyrbs0901001_002_02_s[1].jpg

■被鲍时秀占据了30年的猴岭形势图(载明万历《龙川县志》)。

岑岗祖孙三代“贼寇”覆灭后,河源“贼”又起。

明中期的矿工、农民起事中,有一对夫妇,令官军极是头疼。丈夫叫鲍时秀,是一名孔武有力的矿工,花名“鸡毛白”。其妻杜氏,自号无敌峒主,人们认为她会妖术。

他们占据了30年的地方叫猴岭(也称缑岭),在龙川县西部,北接和平县界,与河源县接壤。

名将殷正茂当时“以兵力不足” 而招抚之,鲍时秀当时虽降,后来又叛出河源,直到万历八年(1580年) 才被两广总督刘尧诲讨平。

1

矿产资源丰富,矿民流入河源

虽然当地人认为在他们作乱之前,龙川俗称乐土,但外地人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眼里,龙川这个地方,既与东边的江西接壤,又与潮州相邻,地理位置可以说是相当重要了。这里有很多深邃的山峦和险峻的沟壑,小路错综复杂,相互贯穿,仿佛有上百条之多。明末清初福建汀州宁化人李世熊描述,“惠、潮之间,有铜鼓嶂、九连山,其中延袤数百里,小径穿插数十条,可以透吾汀之武平、上杭,可以透江西之赣州、南安,可以达吉安及湖广之郴、衡。”真是“崇山复岭,盘回深阻,烟火鲜少,土旷不治”(嘉靖《惠州府志》载)之地。

这样的地形,无疑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给治安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由于地形复杂,盗贼们可以在这里自由出入,就像在一个巨大的迷宫中循环往复一样,让人难以捉摸他们的行踪和底细。茂密的树林和阴暗的光线让这里显得更加神秘莫测,而陡峭的悬崖和峻峭的山峦则让追捕盗贼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重重。盗贼们出没无常,就像鸟儿一样,时而聚集在一起,时而四散而去,让人难以捉摸和应对。因此,尽管有人努力想要彻底铲除他们,但往往难以成功(明盛端明《龙川三大事记》)。

而与这一带接壤的地方,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嘉靖《广东通志初稿》云 : “唯广东铁冶,自宋以前言英韶,自国朝以下言潮惠。”河源、永安(紫金)、龙川等地,多有银矿、铁矿,吸引了很多外来流民。

嘉靖初期潮惠地区的冶铁炉达四十余座,其中潮州府海阳8座,饶平6座,程乡3座,大埔4座,揭阳1座;惠州府归善7座,河源7座,龙川4座,长乐2座,海丰1座。这些铁矿生产规模颇可观,据嘉靖《广东通志初稿·铁冶》载,嘉靖元年至十三年( 1522年 —1534年) 的铁课银数,年均5781 两。有学者计算,按该志所载每万斤生铁课税三两计,每年生铁产量1927 万斤;最高产量在嘉靖十年( 1531年),课银 8290 两,应有生铁2763 万斤。

明朝廷对矿山开采的政策不明朗,不时有变。嘉靖《惠州府志》载 : “惠之归善、河源、长乐(今五华)、兴宁铁矿山场,旧许开煽,后恐贻患禁革。嘉靖三十四年,布政司议许本处民告充炉首、总甲,每炉以百人为率,每十人编小甲一名,并听总甲钤束。十月初开炉,先具年、籍贯、址户、房长、工作姓名投府,每炉一座定纳银十两,给票赴道挂号照行,二月终歇工销票。其越境集众侵扰者问遣,税银解司转部接济边储。惠州府税银通计一百八十两。”

在长乐和海丰之间的逃军坑,以及河源的密坑,都发现了银矿。当这两个地方的银矿同时被开采时,许多有权有势的富民纷纷趋之若鹜,想要从中获利。然而,当银矿被封闭时,他们发现所得到的收益并不足以弥补投入的成本,甚至还遭受了损失,这让他们感到愤怒和绝望,于是他们拿起武器,发动了叛乱。

伍端(又称花腰蜂)、龙迪、谢飞虎、萧兰卿、鲍时秀,以及李南间、马化龙、马北虎、李春魁、苏继春等人,都是外来移民,他们在这场叛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一些奸诈的民众也趁机作乱,纷纷自立名号,聚众闹事,这样的团伙数不胜数。

在这段时期,程乡(今梅州)和揭阳一带的盗贼也趁机作乱,他们分成大大小小的团伙,大的有几千人,小的也有几百人,总数多达几十上百个团伙。这些盗贼的活动范围广泛,东至兴宁、长乐、程乡、揭阳,北至河源、龙川,西至博罗,南至归善、海丰以及东莞等地区。

2

矿民起事,组织严密

这时期的矿民起事,又与普通流民起事不同,他们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内部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最高首领称为“大总”,之下依次为“二总”直至“五总”,也有称为“满总”和“尾总”的。他们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职责小组,如“哨总”负责侦察,“禽总”负责捕捉猎物(此处可能也指抓捕人质或目标),“书总”则负责文书记录,“旗总”则专门管理旗帜。管理日常事务的称为“长干”,普通盗贼成员则称为“散班”,在散班之上还有“甲头”负责管理多个小组,而统领多个这样群组的最高首领则是“都总”。

当“大总”去世时,会经过密谋选出新的首领,新首领的确立会伴随着一系列仪式,包括授予一束绑有青茅的黑色旗帜,并依次向旗帜行礼。行礼完毕后,旗帜被展开,这标志着新首领的确立。据说,在展开旗帜时,会伴有阴风飒飒,仿佛有神灵附身一般。更有传言,他们祭旗时会使用活人,让活人注视旗帜后再将其杀害,用鲜血浸染旗帜,并将死者的头发编成旄头。

他们还擅长使用各种战术,有巨大的布旗,旗端系有小铁钩,由两三人手持长竹枪操控,行进时如同风雨般迅猛。在行动前,他们会通过占卜神灵来决定胜负,以诱敌深入为胜策,以突然袭击为奇招,将沿途的房屋视为粮食来源,利用地形灵活出击,并经常劫持人质以换取财物。

3

“蓝溪贼”的胜利鼓舞了“两江群盗”

蓝溪(今属东源县)贼吴万能,率众数百,从铁潭口夺得矿艇,隐匿形迹,顺流而下,欲袭东平,经南津(今惠城水口一带),遂登大掠,执最勇者谭长须斩之,男妇被杀俘无遗者。涌口离城仅十里而近,而官兵不援。“两江群盗遂炽”,西江则有花腰蜂、陈世安、宁五、温七、蓝辛、甘秀松、叶兰馨、陈继余、朱元聚、谢君选、陈伦、林汝吉、张前池、卢子盛、李元冲、李三、黄子瑞、刀世兴、林金、曾惟贤、叶景清;东江则有孙大德、陈松山、龙廸、李乌蛇、诸世和、谢飞虎、李南山、张明宙、谢前墩、刘蓝材、吴竹地、叶丹楼、苏继相、叶万、叶千、萧兰卿、赖时清、叶景实、李元立、杨子亮、李竹山、邱宗尧、鲍时秀等。

这个鲍时秀,便是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冒出来的自号“鸡毛白”的“大贼首”。由于当地官员未能及时征剿,导致这股贼势愈发猖獗,其嚣张气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同年八月十七日,这股贼匪流窜回龙川县,攻占了义都的猴岭、塘角坑、桂林、石头塘、乌泥坑、桐輋、莫塘、半径、上下两磜等地,将其作为巢穴。

时人指鲍时秀纠集了以陶镕、房伯禄、杨前激为首领的二十四方势力,并任命叶应祚为演禽军师。他们联合各地剧贼,共五千余人,在河源、归善、海丰、博罗、长乐、和平等地流窜劫掠。多年来,他们与各巢贼首张维俊等人结盟,相互支援,形成了掎角之势。

4

姑息之策,令贼坐大

官军见贼多势大,自己势力不敌,想着将他们招抚。嘉靖四十年(1561年)二月,招贼首花腰蜂、陈世安入城。输布旗六面、长竹枪六支、铁钯二把、马六匹。各回大安、碗窑二峒,然而他们故态复萌,杀人劫质如故。

惠州府曾发布公告,招安那些盗贼团伙,并在公告中明确写道:“在盗贼团伙解散之后,地方上不得借机挟私仇而随意抓捕他们。”然而,到了这个时候,政府又下达了新的命令:“本府遵照军门的指示,对于盗贼,如果能安抚就安抚。但明文规定是要以柔和的方式招抚他们,使他们放下武器,解散团伙,回归正常生活。然而,有些百姓愚昧无知,急于报复,编造谣言,制造事端,企图借机煽动灾祸。”

从那以后,盗贼们更加横行霸道,百姓们却不敢举报。因为一旦有人举报,举报者往往立即遭到残酷的杖刑而丧命。同时,百姓们也不敢与盗贼对抗,因为如果他们在对抗中杀死了盗贼,盗贼的同伙会反过来诬告他们,说他们激起了民变,从而给他们安上更重的罪名。

5

当地人深受其害,

请求朝廷派兵征剿

鲍时秀等攻打城池,抢劫乡村,占据官道,杀害无辜,致使尸横遍野。在鹅埠岭的一次袭击中,就有上千人被屠杀,哭声日夜不断。他们劫持官吏,侵占坟墓,掳掠百姓,霸占妻女,焚烧房屋,占据田地,使得民众生活在恐惧之中。为了躲避盗贼的侵扰,民众只能躲进城廊或乡村的堡垒中,即便如此,也无法完全容纳所有人。每当盗贼来袭,民众只能紧闭堡垒大门,坚守不出,但也时常有堡垒被攻破,民众被杀害的惨剧发生。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鲍时秀流窜回龙川县时,残忍地杀害了殷智等六百多条人命,还捣毁了已葬和未葬的棺椁,将尸体肢解曝露。以至于城门之外,几乎渺无人烟。因此,这些逆贼自称为“无敌第一洞主”,霸占了大量的田地、池塘和房产,囤积了上千石的粮食。给皇帝上书的殷文宇等痛陈:“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我们不得不花费一二十年的时间来弥补,导致我们妻离子散,颠沛流离。那些幸存下来的人只能投奔县城寻求生路,有的甚至沦为雇工和乞丐。”

对于那些被俘虏的富人,盗贼会要求他们缴纳赎金,他们还劫持了洪章主簿陈濬,由各县主官出钱赎回。如果赎金不足或缴纳不及时,就会遭受残酷的刑罚,如被杖打、被穿上带刺的铠甲、被钉手等。而对于那些贫穷的民众,盗贼则毫不留情地屠杀,甚至将婴儿烹煮来喂马,让婴儿的母亲去烧火做饭;对于孕妇,他们则剖开肚子查看胎儿,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民众日夜乞求官军救援,但官府却畏缩不前,主政者一味安抚而不采取实际行动。因此,龙川县的众多父老乡亲如殷文宇、罗日章、叶廷密、钟希舜、崔孟道、骆维才、杨穆等向朝廷写了一封奏疏,奏请除鲍时秀。

提督殷正茂也曾前来征讨过鲍时秀,因“兵力不足”而招抚之。在被招安安抚后,被安置在城西的偏僻之地。

隆庆二年(1568年),兵目周云翔叛,犯郡城,烧东平杀二百余人,次日屯穚岗旧足岭,攻东升门。此时鲍时秀已被招抚,参与了这场守城之战。他手下有几十名精兵强将,个个勇猛无双,一人能敌百人。城中百姓纷纷主动送上食物和酒水来犒劳他们。也多亏了鲍时秀及其同党在城下奋力抵抗,才暂时保住了城池。

6

作乱多年的鲍时秀终于伏诛

然而此战过后,鲍时秀非但没有洗心革面,反而多次向当地富户索取财物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到隆庆六年( 1572年) ,归善、海丰、长乐、永安四县“出郭十里, 即无人烟,膏腴皆为盗壤,良民不能自存……四县巢窟不下数十,徒党不下数万”。这年十月,提督兵部侍郎殷正茂调集大军,兵分五路,剿抚并用,历时三个月,费饷五万六千有奇,基本平定了这一地区的动乱。

万历元年(1573年),殷正茂围攻龙川义都猴岭鲍时秀队伍,鲍部突围后挺进江西。万历五年(1577年),鲍妻杜氏聚众复据猴岭,号称“无敌峒主”。

鲍时秀屡次叛乱,官府也屡次派兵征讨,却始终未能彻底平息。万历八年(1580年),愤怒的乡民罗带等人联名上书朝廷,请求派兵平叛。朝廷接到奏报后,命令兵部及两广总督刘尧诲处理此事。刘尧诲随即发布命令,派遣参议刘倬、副使张尧年领兵征讨鲍时秀。同时,参将季金从河源出发,参将叶劝从长乐出发,守备陈居仁则率领精锐部队沿途夹击。叛军逃至河源横坑时,被官军击败,数百人被斩杀。官军乘胜追击至五花峒的中冈,由力士黄世玉亲手擒获鲍时秀,至此猴岭的叛乱终于被平定。

在这场平乱中,龙川知县林庭植亦有贡献。

讨伐鲍时秀的进程中,“岭东各抚民观望,闻捷,皆毁巢撤围,乞为编民。惠潮江闽间俱平。”那一大批跟着作乱的矿民,听说鲍时秀伏诛,都放弃了继续作乱,而入籍为编民了。

■本报记者 凌丽

    上一篇:嘉宾访谈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