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报道

第四野战军司令部公布广东战果

河源和平连平等县解放

2023-12-10 09:00:00 来源:河源日报

b68dff3e04575d289744277588729773_hyrbs1210001_002_01_s.jpg

■化龙路架起了彩旗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暨河源城解放周年大会。摄于1950年10月。 资料图片

四野司令部公布广东战役战绩 歼敌5.8万 解放城市39座

【新华社汉口12日电】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部公布广东战役的战绩公报称:我第二、第四野战军两个兄弟兵团及两广纵队,在华南人民游击队的配合下,9月下旬自赣西南向广东进军。我两路大军向残匪巢穴广州采取箝击之势,一路于9月24日占领南雄。旋即取始兴、下曲江,打开粤北大门,直取广州。另路我军则以神速动作进占粤汉铁路东侧佛冈、从化、增城等县城,于10月14日迅速解放广州市。我军更以连续十昼夜之跟踪追击,于12月26日在阳江地区,将企图向琼崖逃窜之匪军主力4个军大部歼灭。

广东战役战果统计如下:一、歼匪正规军……地方军:匪东南军政长官公署第一参战大队之四个团级直属第六营全部,三水、河源、博罗保安营全部,粤汉交警第二大队大部、粤汉铁路护路总队,广东保安第四师第五师大部,共歼匪58052名,其中毙伤(包括坠海溺死者在内)匪官兵11677名,俘虏35655名,匪军投诚者9992名,起义者728名。

解放城市39座,其中省会及特别城市一座:广州;县城38座,计为:南雄、始兴、曲江、翁源、连平、英德、清远、乳源、乐昌、佛冈、花县、增城、博罗、惠阳、东莞、河源、从化、番禺、顺德、三水、四会、高明、高要、德庆、新兴、鹤山、新会、阳春、恩平、阳江、南海、和平、龙门、新丰、仁化、台山、开平、中山。(香港《大公报》,1949年11月13日)

1949年上半年,国民党当局急了,葛先材来了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1949年这一年河源县地方发生的大事。

1948年12月下旬至1949年1月中旬,中共粤赣湘边区党委在惠阳安墩召开第一次全会,决定建立惠紫五(华),和(平)新(丰)连(平)河(源)龙(川)两个根据地。

1月11日,“大人岭”战役爆发。保十三团派出第二营三个连、第一营第三连、团部搜索连及副团长刘勉率领第一营第二连,重机排、炮排各一个,共计约600余人,配迫击炮六○炮8门,重机枪两挺,轻机枪30余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简称东二支队),在东江河畔仙塘与义合禾溪洪军营之间的“大人岭”激战,保十三团第二营营部被歼,营长曾锦棠战死,5个连被击溃,85人被俘。(《粤赣报》)下旬,保十三团由紫金进攻河源蓝口能康2个乡。

2月8日,温淑海师开往东江、河源,与中共军队作战。

11日,粤东北靠闽赣两省境各地游击队化零为整,发动攻势,连平、和平、龙川、河源、紫金、惠来等县均发生激战,国民党地方团队损失甚大,各县政府纷致署省府保部告急。余汉谋令调往韶关整训的39师赶赴增援。薛岳亦以迩来各县遍地烽火,“危急万丈”,于11日急电各县局长,叫他们确保地方平安。该电谓:“时局严重,各县局长负有地方重责,应共矢忠贞,并督率所属,对于职事,对于保警与自卫团队,应针对情况,酌予集中,以便机动使用水陆交通,须切实维护,并加强侦缉戒备工作。县长非经核准,不得擅离职守。如出巡或剿匪时,县城应专人负责防守。省保安司合部则以过去驻各地之防军,兴当地之团队多不合作,彼此不相呼应,11日亦饬令各地方团队,事后须与防军密切联系,共同维地方治安。倘仍有摩擦及互不合作情事,致影响治安者,各该主管受军法议处”。21日,中共部队与国民党地方武装战于河源灯塔。

3月2日,粤省参议会驻会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召开。林翼中主持。代保安司令黄国梁报告治安工作,称中共部队有3万余人,分散全省。东江方面以惠阳、惠来、海陆丰、河源、龙门等地“最为严重”。

同月上旬,东二支队第二大队、第二团、第七团协同作战,拔出灯塔外围的顺天、大往、东坝等敌根据点,并击退国民党154师500百余人的进攻,使灯塔之敌陷于孤立。

20日,东二支队强攻锡场国民党军据点,俘敌70人,缴获步枪16支,破敌粮仓谷2万多斤。

21日,东二支队第二团、第七团配合东三支队第三团攻占立溪,全歼守敌40余人,缴获长短枪共63支。

25日,游击队占据江尾,缴获长枪27支。3月26日、27日两天,游击队连拔客家、南湖、回龙三个敌据点,俘敌19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192支。

是月,河源县人民政府县长黄中强及程凤等所管辖的一支游击队共约600余人,避实就虚,袭击顺天乡第三保小地名牛生塘及牛潭各地。

是月,中共九连地委在船塘中学创办东江公学,由钟雄亚任校长。

4月20日,东江第二支队第四团长黄彪部600人进攻河源蓝溪乡,俘其保长、中队长,保安第十三团来援,又与之战与黄竹径、小坑围、田心。

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三路强渡长江。

4月中旬,东江人民饥饿救济团团长黄明枢“自新”。黄过去结党于惠阳、博罗、河源、紫金、龙川等县,因与“土共”邓某带及“民主联军”黄国钧等争夺地盘发生火并,又经国军92旅李营协同保安第八团关营,屡次痛剿,已无法立足,乃率众百余,携械向惠紫河博四县联剿处“自新”,15日,经当局点编改为护航第四大队,派驻河源观音阁、紫金古竹沿江一带。

5月5日,国民党196师师长葛先材率部由广州到河源,接保十三团防务。

后东地区主要城镇只剩河源城没解放

5月份是东江战事的一个关键节点,国民党方面,昔时抗日名将葛先材“坐镇”河源,而另一位良将曾天节,则率部投诚到粤赣湘边纵队。14日,国民党广东省保安第十三团少将团长曾天节,率所部在龙川老隆起义,发表了《我们的宣言》。6月21日,毛泽东、朱德复电表示欢迎他们加入解放军行列,共同为解放广东全省而奋斗。7月1日,起义部队改编为粤赣湘边纵队第四支队。司令员曾天节,政委郑群,辖三个团共6000余人。

河源城位于东江和新丰江交汇处,三面环水,地势险要,上扼老隆、兴梅粤东要冲,下通惠州、广州,为东路交通必经之地,即东江流域之中心点。民国十二年,粤军陈炯明部林虎派驻重兵,即设总部于此。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都派有重兵把守。

1949年5月上旬,国民党将109军调往惠州,军部首先行动,下辖李宏达之153师、温淑海师、葛先材师及喻英奇师。196师葛先材部由广州开赴惠阳,从5月4日起日夜水陆兼程东上,而后驻扎河源县城。师部设在上城黎屋,下属三个团,分布在上城赖家祠、上城西门陈屋(今源城区上城小学背后)、下城关帝庙(今源城区下角小学),街道设置了铁栅栏,依东江和新丰江构筑了碉堡和作战工事,师部还组建了“政工队”。

5月24日,余汉谋发表声讨李洁之的文告,要求地方配合大军“围剿”“叛逆”,要梅县、兴宁、五华、大埔、蕉岭、龙川人民自己起来“自卫”。是月,国民党公布材料,博罗、增城、龙门、紫金、河源游击队有黄冠雄部500余人,朱继光部400人,朱基部600人,黄秉均部100余人。

九连地区各县城、圩镇先后解放后,紫金、五华、龙川、连平、和平、新丰等县的地主乡绅、地方国民党军政人员纷纷逃往河源县城。(唐瑜《九连山黎明前的战斗》)

除了196师,地方上还驻有以县长黄锡彤为司令的河源剿匪司令部,李少符为总指挥的城防总指挥部,下属自卫队100多人,还有槎城自卫队60多人,县警中队60多人、刑警50人。

同月,统计解放前广东等地人民武装人数,东江方面,和平、河源两县边境约千余人,紫金、河源、龙川三县边境约300余人。闽粤两省边区约千余人,主要根据地为九连山。

同月,粤赣湘边纵队驻河源地下工作队成立,队长马佳,副队长陈方其。这个地下工作队做了不少工作,将县城电报局等机构发展成共产党地下交通站,经常窃听到电话内容。

东二支管辖的后东地区主要城镇从5月到6月初基本上都解放了,只剩下河源城的国民党196师还驻扎着。

6月,河源县战事趋频

6月23日,河源戒严。县城之外围线南湖、船塘、上莞、黄村各乡镇一带,自兴、梅、龙川、老隆各地已受中共部队控制,行将围攻河源县城。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王志鸿,为增强城防警备实力,除严密封锁河隆线水路交通外,并电恳当局派大军增援。国军109军长邓春华据报,即派彭问津师向东江上游河紫两县地方推进,前头部队抵达观音阁、石坝、埔前、平陵一带扫荡。河源县城外围中共邓观带、林镜秋、黄旭等部,已向九连山方面撤退。又,第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部,会同196师586团实行戒严令,自23日起,宣布戒严,每晚由警察局鸣预备戒严禁钟7响,由10时始至翌晨6时止,戒严时一律不准通过,并制定戒严法则。(《工商晚报》)

24日,国民党军第196师严团与保安营突袭游击队河源县情报机关,游击队死伤20余人。

29日,游击队在河源回龙圩打败了保安连的一个连,缴获机枪一挺,步枪60余支。游击队在河源黄村、南湖、灯塔、骆湖一带活动。

7月中旬起,粤赣湘边纵队在河源、新丰、龙门等县开展攻势。7月17日,东二支队司令员郑群率三团及起义部队第二营和搜索连,在蓝口乌石坑马鞍山高地一带迎击196师588团及1个炮兵连,激战一天,击退国民党军多次冲锋,毙、伤敌60余人,缴获美式洋枪1支,步枪10支,军用品一批。东二支伤亡10余人,东二支三团战斗英雄、桂林队排长曾赵常牺牲。21日,粤赣湘、闽粤赣两大边区的大埔、蕉岭、梅县、兴宁、五华、平远、惠来、丰顺、紫金、龙川、和平、连平、新丰及福建的永定、上杭、武平、龙岩等23个县,因粤东闽西大捷而连成一片,人口达400余万。

7月24日,国民党军196师夜袭河源古岭,县长黄锡彤率队增援。25日,国民党军第109军再占龙川、老隆、柳城,中共部队退往九连山。国民党军第196师葛先材进袭紫金中坝。是日,河源属上莞、船塘山地的粮食仓库,被蒋军纵火焚烧,三个仓库,悉数化为灰烬。

28日,邓春华军第169师彭问津部的一支部队,攻占了河源的山塘、回龙、古岭、灯塔、骆湖、上莞、船塘、顺天、聊城、学堂。

是月,河东、河西区的党组织统一成立“中共河源县委员会”,书记李辉(即吴震干),副书记邹建,组织部部长杨庆,宣传干部欧阳涛。

8月11日,河源县人民政府成立迎军支前动员委员会,认真做好迎接南下大军工作,全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迎军支前热潮。

边纵围城河源,国民党196师弃城逃跑

边纵六团和四支队原在仙塘、灯塔、南湖驻守,8月底,边纵四团与东二支部分主力部队接到命令后,绕过河源城北部,进抵回龙、平陵一带,会合北一支主力部队,从北、西两面威胁河源城。大军压境,给养困难。196师人心浮动,有4个排120多人携枪向边纵投诚。8月底,196师派出一个团的兵力到木京,拟建河源城外围据点,与县城形成犄角之势。边纵立即命令四支队派一个团向木京进攻,不让其立足,迫使他们逃回河源城。

1949年八九月间,九连地区已大部分解放,解放大军正挥师南下,且县城布防情况已被边纵掌握,任凭国民党196师作再多的抵抗,也不过是燃尽的灰烬偶然弹出的一点火灰,乍红即灭。

1949年9月初,粤赣边东二支、东四支共几千人的队伍开始对河源进行围城。

9月11日,边纵千余人向黄村白鹅岭奔袭,准备攻入河源县城,在距县城五里的梧桐尖山下集结,有800余人。国民党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黄志鸿获报后,便派部队迎战。河源城内可闻炮声,人心浮动,各商铺一律半掩门营业。当夜,边纵部队向梧桐山散开。11日,国民党县政府依照战事法令,实行水陆交通特别戒严。(《工商晚报》)14日下午,196师增援一个加强团,向二团守地猛烈冲锋。三团从左翼增援,替换二团正面攻击。

围城至9月18日晚,196师深感抵抗无望,于9月18日奉命星夜弃城南逃,沿新灯公路(今205国道的一段)南下,准备于埔前、石坝一带与国民党154师、保安第五师等残部会合,企图逃往广州,渡海到台湾。

与196师同时出逃的,还有国民党的河源县政府官员。国民党河源县头目黎淑祺,河源县县长黄锡彤,与其他从各地投奔到河源城的地主等,也纷纷随之逃亡。尚未来得及逃亡的河源县城槎城镇镇长李瑞廷,在解放后被拘留。

东二支、东四支则分别从紫金临江,和现在的东埔围阻国民党196师。196师只得向埔前方向撤退,解放军攻城部队追至埔前、石坝,歼敌数百人。

196师弃城后,河源城地下党组成的工作队即在中山旅店成立临时指挥部,除了李明球带领城镇自卫队维护社会治安外,还派人保护国民党机关财产,查封银行金铺和粮食仓库,并联系国民党党部参议员曾俊明、商会会长梁合勤,让他们动员各商铺照常营业,安定民心。

1949年9月19日清晨,边纵部队渡过新丰江,进入河源城。上午9时,河源城宣告解放。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民国广东大事记》)《河源县志(2000年)》《正义日报》等】

■本报记者 凌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