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高质量发展第三场新闻发布会透露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实现四连增
■和平县林寨镇油茶种植基地,工人正在采摘油茶果。 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本报记者 王亚娇
培育创建1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数量在全省排名第4;选树培育5个“百千万工程”典型镇、60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村;1月—10月,完成林分优化31.67万亩,完成新造林抚育19.67万亩……在12月8日举行的河源高质量发展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李伟强和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黄陈强、市林业局副局长刘小业分别就我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及绿美河源生态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
稳产保供
农业大市加快迈向农业强市
培育创建1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数量在全省排名第4,形成全市“一县一园”“一县多园”的发展布局;全市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3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80家)、获批中央农业产业强镇项目4个;年供港生猪约25万头,是大陆地区供港生猪最多的地级市……
一串串数字体现了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丰硕成果,我市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突破。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省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以及我市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安排,紧盯“三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着力保生产、抓产业、促经济,加快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在保供端,我市聚焦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已实现四连增,每年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李伟强说,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提档升级行动,突出抓好以“两茶两果”(两茶:茶叶、油茶;两果:猕猴桃、鹰嘴桃)为核心的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农业招商,支持推动一批农业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其中,在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深河农业合作招商推介会上,我市签约项目41个,计划总投资69亿元。
农产品销售是困扰农业发展的症结。据李伟强介绍,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开展品牌兴农、质量兴农行动,培育了以“万绿河源”区域公用品牌为代表的品牌体系,支持成立农产品电商团队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并积极组织我市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参加深圳优质农产品博览会等农产品展销活动,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产销机构衔接,推动我市优质农产品“融湾”“融深”,实现产销两旺。
内外兼修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乡村道路干净整洁,镇村面貌焕然一新;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文明实践浸润心田;农家庭院美丽精致,乡村文化如沐春风……今年以来,市乡村振兴局以实施“百千万工程”和绿美河源生态建设为契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做深“绿美”文章,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市乡村振兴局主要从提升人居环境、打造示范亮点、引导社会力量入手,全面做好‘基础’文章、‘样板’文章和‘动员’文章。”黄陈强说。
今年8月,我市组织开展以“六清三绿一改”为重点的“清洁乡村·绿美河源”百日行动,这一工作得到了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省农业农村厅的高度肯定。目前,全市农村面貌基本达到干净、整洁、有序标准,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64%,“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市分类实施、梯次推进,因地制宜建设“四小园”45926个,选树培育5个“百千万工程”典型镇、60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创建美丽宜居村807个。同时,紧扣“一带一主题”思路,按照“绿色+”“红色+”“特色+”“景区+”等四种模式,全市共规划建设1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总长268.8公里,涵盖人口约70万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主动投身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黄陈强表示,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单位党员干部利用周末时间返乡,积极在农村一线加强群众工作、密切干群关系、落实惠民政策。在2023年“6·30”助力乡村振兴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系列活动中,社会各界共捐善款2.93亿元(含认捐),助力我市实施乡村振兴和绿美河源生态建设。此外,我市还深入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动员各类企业通过村(镇)企共建、结对帮扶、项目认捐、投资参股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已有175家企业结对帮扶182个村。
向绿而行
激发潜能助推绿色崛起
绿色,是河源生态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正释放着强大的高质量发展动能。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围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总体目标,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大力实施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全力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六大行动”,持续提升河源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让河源的山更绿、林更美。
截至目前,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年度任务已全面完成。全市完成林分优化31.67万亩,完成新造林抚育19.67万亩,完成森林抚育25.54万亩;获评2023年广东省森林城镇4个;抢救复壮古树名木54株,建成古树公园1个;组织6.14万人参加495场义务植树活动,共植树27.75万株,建设义务植树基地9个、各类主题林20片;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13个,示范点内完成林分优化12822.49亩,森林抚育23228亩,建设森林步道18.19公里。
“市林业部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方式方法、压实工作责任等举措,深挖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努力让生态文明建设跑出‘加速度’,加快实现绿色崛起。”刘小业说。
对于明年如何推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刘小业表示,将围绕增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综合效益等内容,以“两江两库一区一带”范围内的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两旁为重点,营建森林景观绿化带和高质量水源林,同时进一步强化部门协作,落实造林奖补机制和优惠政策,共同推进以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城乡一体绿化、县镇村绿化为主体的绿美河源生态建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