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全面督导检查多方参与 持续推进机制落地见效

河源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取得良好成效

2023-12-09 09:35:00 来源:河源日报

自去年国家、省部署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下称“两个责任”)工作以来,河源市食药安办认真贯彻落实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包保责任、全面督导检查、协调多方参与,持续推进“两个责任”机制落地见效。

截至目前,全市包保工作实现“7个100%”:调查摸底100%,全市摸底核实包保主体39003家(其中A级66家、B级353家、C级8681家、D级29903家);包保干部5616人(其中A级15人、B级148人、C级1607人、D级3846人)。清单建立100%,建立责任清单39003条。组织承诺100%,签订承诺书44619份。宣传100%,包保主体均已覆盖一轮面对面宣传。培训100%,包保干部或其联络员、定向联系人和包保主体均已接受至少一轮培训轮训。督导100%,2022年和2023年第一、二、三季度均全覆盖完成现场督导。督查100%,按照省、市、县、乡四级督查要求,2023年全市市、县、乡三级已全部对照《督查清单》开展督查。

坚持高位推动 压实党政同责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落实“两个责任”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党组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部署,要求将包保工作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明确要求市级包保干部要带头实施,确保“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市委书记亲自调整A级责任清单,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等市级包保干部带头开展现场督导。二是成立工作机构。组建以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市食药安办成立工作专班,由市食药安办一把手任组长,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专班下设综合组、食品生产组、食品销售组、食品餐饮组等4个工作组,组长均由处级以上干部担任,抽调4名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三是部署工作任务。分管副市长和市食药安办、市市场监管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具体工作。市食药安委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四是纳入工作考核。市食药安办将此项工作纳入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县区(含管委会,下同)将此项工作纳入对镇(街)综合考核重要内容。全市县级、乡级、村级也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具体方案,全面落实有关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坚持机制先行 压实组织责任

市食药安办切实发挥统筹组织作用,坚持目标引领、机制先行,通过建立各项工作机制,推动包保走深走实。一是建立定向联系机制。建立市市场监管局处级以上干部定向联系市级包保干部工作机制,明确市市场监管局每名处级以上干部定向联系一名市级包保干部(主要负责同志定向联系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协助市级包保干部完成任务。二是建立对口联系机制。建立市市场监管局领导对口联系县区工作机制。明确每名市市场监管局领导定点联系一个县区,督促县区完成任务。三是建立“月督查”机制。建立每月督查制度。2022年,专门成立督查组每月对各县区有关调查摸底、数据校验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督查;2023年,结合市场监管部门案卷、执法、市场监管所标准化建设等重点工作每月开展统筹督查。2022年、2023年,按《督查清单》开展综合督查,2023年市级督查下沉两级随机抽取县、乡、村级包保干部及其包保主体,检查包保干部67名、主体84家,组织召开22场座谈会。四是建立“半月调度、半月会商”机制。每半月召开一次全市调度会、每半月召开一次市直会商会,通报有关情况,研究解决问题。五是建立“日通报”机制。聚焦数据校验、信息填报、督导发现问题、督导问题整改等重点工作,通过视频会议、粤政易工作群、电话督办等形式,实时汇总、每日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落实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

坚持统筹推进 压实监管责任

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深入开展排查摸底、数据校验等基础工作,推动包保做深做细。一是深入开展摸排建档。采取“线上排查+部门联动+实地走访”的方式开展摸查,在线上核实基础信息、分享行业主管部门数据的基础上,全方位、无死角开展一次全覆盖实地走访现场核实,及时将缺漏登记的主体纳入包保范围,同时结合许可注册、检查巡查情况动态调整,做到“应包尽包”。二是细致开展数据校验。按照“四二二二一”法做好数据校验。即“四必须”(干部与主体必须一一对应;人员信息与行政区域必须对应;干部编号、主体社会信用代码、许可获证编号、行政区划代码必须前后一致,主体所在地必须细化到镇村),“二个专人”(专人负责数据报送,专人协调政府数据管理部门派遣技术人员校验数据),“二个转化”(将技术规则检查出的问题转化成书面语、将国家规则转化成具体指引),“二个质检”(人工校验和机器质检相结合),“一个目标”(限定数据修改回流时间,在指定时间完成修复数据,以增量方式逐步提高填报数据),确保工作高质量推进。三是协调开展承诺书签订。采取由上而下、示范带动的模式,协调市领导与A级主体、县区领导与B级主体率先签订干部承诺书,同步签订企业承诺书。通过市、县两级领导率先垂范,推进C、D两级签订,实现全覆盖。四是协助开展现场督导。在包保不能代替监管的前提下,协助包保干部按时间节点和《任务清单》要求开展督导。对督导发现问题提出整改要求、计入工作台账、跟进整改情况。五是督促压实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分级责任体系,做到定岗、定人、定责;督促企业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结合实际调整完善表格内容,要求企业如实记录日、周、月发现的风险隐患,协助企业统筹安排、系统解决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坚持宣传引导 压实各方责任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宣传报道和培训轮训,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一是强化宣传发动。制印“温馨提示”“食品安全总监职责”等海报。由监管人员逐户派发并对企业开展一轮面对面宣传,确保企业知道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通过电视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开展宣传,整理形成61期工作简报和6次督查通报,推广好经验、好做法。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包保干部或其联络员、食药安办和市场监管部门人员、企业主体开展培训轮训。对包保干部任务清单进行逐条培训讲解,确保工作步骤清、程序明、会操作;通过对企业实行集中培训和上门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企业食品安全责任人、食药安办人员轮训。2022年、2023年,全市各级组织、举办各类现场宣贯培训会或培训班598场次。三是强化示范引领。按照分层分级原则,集中业务条线力量,根据监管部门日常监督检查和包保干部现场督导情况,分层分类分级选树一批食品安全基础好、日常管理到位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作为落实“两个责任”示范样板企业,共选出示范样板主体136家,其中生产环节24家、流通环节19家、餐饮环节93家,含A级3家、B级27家、C级61家、D级45家。对示范样板主体实行动态管理和评估,对监督检查或现场督导过程中发现其条件、工作未达到要求的,调整出名单并加强监管。同时组织同类型主体开展现场观摩、交流学习,发挥其典型引领带动作用。四是强化社会参与。在明显位置公示包保干部及企业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信息,向包保主体发放明白卡或督导卡并上墙,推动企业向社会公示承诺,接受社会监督。将落实“两个责任”作为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联合市银保监分局将落实“两个责任”作为企业食责险的重要条款;指导市餐饮协会等行业组织将落实“两个责任”作为行业管理的重要项目,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营造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本报记者 张伟燕 通讯员 戴小茜 朱景峰)

相关链接

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政策解读

一、什么是食品安全“两个责任”?

1.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指的是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2.属地管理责任:通过实施分层分级、层级对应的包保制度,将“党政同责”“地方负总责”的要求分解落实到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身上。

3.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聚焦“最小工作单元”,细化“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职责,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及时发现消除风险隐患,实现对风险的精准防控。

二、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有什么重要意义?

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重要论述的再落实,是对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的再细化,是对食品安全风险防范能力的再增强,是对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的再完善。

三、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的法规依据是什么?

1.食品安全法

2.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3.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

4.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

5.其他部门规章

四、“两个责任”之间有什么关系?

1.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通过包保干部督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推动实现食品安全末端发力、终端见效。

2.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明确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职责,通过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保证食品安全。

3.属地包保干部督导企业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属地监管部门,通过监管执法进一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4.包保和监管要求不同、任务不同,不能相互替代,但要相互衔接、贯通运行,包保督导、工作督查、监管执法都要形成闭环。

五、什么是“三张清单加两项承诺书”?

1.责任清单——建立健全分层分级、层级对应的包保责任清单。

2.任务清单——包保干部督促企业做好4方面(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抓好常态化防控、强化应急处置、加强宣传和培训)内容。每季度至少督导一次。

3.督查清单——省、市、县、乡要相应建立督查组。对包保干部落实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的情况,尤其是对是否履职尽责、是否完成任务进行督查。

4.食品安全责任与任务承诺书——包保干部同本级党委政府(食品安全委)、村支部(村委会)主要负责人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与任务承诺书》。

5.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承诺书——企业主体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须同包保干部签订《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承诺书》。

六、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目标是什么?

1.2022年扎实打基础

一是制度基础(出台意见、规定和实施细则);二是工作基础(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成立领导小组、工作专班、摸底建档、签订承诺书);三是技术基础(开发运行“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平台”+“食安督”移动端)。

2.2023年全覆盖

一是包保主体全覆盖(包括所有在产在营的食品生产经营者);

二是包保督导全覆盖(对所有的包保主体,每季度开展1次全覆盖包保督导);

三是包保数据全覆盖(完善包保主体、包保干部数据,及时动态调整,实现包保数据和业务数据共享)。

3.2024年确保见成效

工作机制实现常态化高效运行;风险防控更加科学精准;食品安全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4.落实“两个责任”五个100%是什么?

(1)在产在营获证主体包保覆盖率100%;

(2)五类食品企业总监、安全员配备率100%;

(3)包保主体数据归集率100%;

(4)包保督导任务完成率100%;

(5)督导发现问题整改率100%。

    上一篇:做深做实涉案企业合规工作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