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我市4企业入选2025年广东省绿色制造名单

擦亮生态底色 激活发展动能

2025-10-27 11:09:43 来源:河源日报

ceb2937d8790106306841dde3bd1cbfe_hyrbs1027003_002_01_s.jpg

■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所实施的分布式光伏项目落地。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近日,记者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了解到,精电(河源)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永固汉思木业(河源)有限公司、河源昆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入选2025年广东省绿色制造名单。这是我市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坚持制造业当家的重要成果。

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突破,到政策引领的宏观布局,再到政府服务与能源优化的系统支撑,我市正以全链条、多维度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市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至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制造业特别是绿色制造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高技术电子产品和加工食品领域多个细分行业高速增长。

技术创新 企业打造绿色制造标杆

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印刷电路板生产和销售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规模较大,具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迁的条件。今年5月,南方电网广东河源龙川供电局与该公司签署《新时代全电工厂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共同打造了“产线设备全电生产+全电厨房+全电供冷供热+分布式光伏”样板,实现了工厂能源消费的全面电能替代,为企业节能减排、提质增效提供了新路径,有力推动了产业高质量发展。

河源昆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电子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涂布技术研发等,曾获“河源市级清洁生产企业”称号,建设了具有国内较为先进的精密涂布生产线,通过改善空调区域、优化工艺布局、分级净化管控、降低高能耗区域空间等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一直以来,我市紧扣《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和《河源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推进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积极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同时,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标准体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研发+河源制造”产业链协同模式落地,与深圳等城市达成多个绿色产业项目转移,充分体现了我市对外地企业的绿色吸引力。

政府服务 激发企业绿色动能

为贯彻落实2025年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重点任务,推动绿色发展,我市创新推出绿色金融等举措,通过专项保障资金与绿色循环发展双轮驱动,为企业提供从拿地到开工的全流程服务,打通企业落地与绿色转型的“最后一公里”。

9月28日,别样泡泡(上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别样泡泡食品公司)广东河源生产基地开业仪式在河源国家高新区食品饮料产业园举行。该基地作为河源市高新产业引导母基金投资的重点项目,标志着我市在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

作为河源市高新产业引导母基金投资的企业之一,别样泡泡食品公司是河源国家高新区今年利用该政策引入的第三家企业。河源市高新产业引导母基金投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和杠杆放大效应,达到招商引资重点产业建圈强链的目的。截至目前,河源市高新产业引导母基金投资的企业达7家。

别样泡泡食品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中国茶饮文化创新的食品科技企业。“得益于政府等支持,公司准备在河源建设3条生产线,首条生产线年产量约4000万袋,第二条生产线计划于明年4月投入使用,并预留第三条生产线。”别样泡泡食品公司销售总监陈欣说,目前,河源生产基地引进了国际领先的全自动袋装生产线,年产能可达1万吨,主要生产袋装果汁茶、乳茶和无糖茶等产品,今后,该公司计划将无菌生产线整体迁移至河源生产基地。

作为广东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万绿湖加速推进绿色转型。在游客服务领域,万绿湖风景区完成游客服务中心全面升级改造,新增新能源充电桩、无障碍设施及智能交通导引系统,既提升了游客体验,又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交通出行方面,该风景区分3年打造新能源电动游船,这些游船采用纯电驱动技术,实现零排放、低噪声运行,有力守护了万绿湖生态环境。

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了景区吸引力,推动生态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协同发展。数据显示,去年,万绿湖风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达45万人次,营业收入突破9000万元。文旅产业的繁荣带动周边经济蓬勃发展,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万绿湖环湖民宿入住率一度攀升至80%,当地餐饮、零售、休闲农业等产业链形成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能源优化 “水光互补”蓄势赋能

清洁能源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根基。当前,我市正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纽带,着力打造“水光互补”清洁能源格局,为生态发展夯实绿色底座。

市政府印发的《河源市分布式光伏总体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大力拓展分布式光伏开发利用,落实支持政策、提升消纳能力、简化手续办理,以市场应用带动产业集聚,促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大幅提升我市非化石能源供应及消费,力争到2030年底,全市分布式光伏并网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

上半年,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2024年近零碳示范区验收结果,其中,龙川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近零碳示范区建设以“优秀”等次的成绩通过验收,成为建设标杆。与此同时,南方电网广东河源供电局已完成4.4万多户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数量位居全省第一,东源县的两个10千伏光伏集中汇流项目作为河源首批项目已经正式并网投运。

光伏“加速跑”的同时,水电“新引擎”同步发力。6月,总投资80.36亿元的广东岑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先行用地获自然资源部批复,成为我市首个取得先行用地手续的能源项目,这也为该项目的顺利启动和关键节点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项目的实施将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水平,助力区域生态改善,进而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其建设将进一步提升我市清洁能源利用水平,筑牢电网安全根基。

■本报记者 雷宇烁

    上一篇:厚植生态底色 书写绿色篇章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