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广东省新丰江林管局党建领航焕新颜

加快推进“湖泊+”新业态融合发展

2025-09-15 13:51:21 来源:河源日报

hyrbs0915002_001_01_s[1].jpg

■“万里挑一·星河入湖”11198架无人机灯光秀表演活动。今年7月,“湖韵风华·万绿新章”万绿湖文化旅游周系列活动盛大举行,不断刷新游客的体验感,把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向一个新高度。

傍晚的万绿湖,被晚霞镀上一层暖金。万绿湖·镜花缘沙滩区的落日缓缓沉入湖面,碧水与余晖交相辉映,微风拂过,泛起粼粼波光;岸边的听湖咖啡厅里,游客们或凭窗赏景,或举杯畅谈,扫码点餐的提示音与欢声笑语交织成曲,让这份湖光山色的静谧多了几分烟火气的热闹。

镜花缘沙滩游览区与听湖咖啡厅自今年“五一”投用以来,人气持续攀升——该咖啡厅闲时日均接待游客达50桌,周末突破200桌,节假日高峰时更是座无虚席,单日接待量超2000人次。

“选择在万绿湖扎根立业,不仅是因为这里有沁人心脾的生态美景,更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新丰江林管局等部门诚意招商、主动沟通、贴心服务——他们用心用情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让我们这些经营者心里有底、发展有信心、未来有盼头。”听湖咖啡厅负责人黄洁瑜的这番心里话,道出了万绿湖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

作为华南地区最大人工湖、粤港重要饮用水源地,万绿湖是河源生态的“绿肺”,更是打造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的核心载体。新丰江林管局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党建工作与生态保护、文旅发展、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以“党建红”激活“生态绿”,在筑牢生态根基、创新旅游业态、推动协同发展的实践中,为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党建铸魂:筑牢“湖泊+”发展的生态根基

“万绿湖的优质生态,是‘湖泊+’发展的生命线。”唯有守护好一湖碧水、一片青山,才能让“湖泊+”的蓝图落地生根。为此,新丰江林管局党委将党建工作与生态保护同部署、同推进,把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贯穿到生态监管的每一个环节。

在日常管护中,新丰江林管局党委构建起“党委统筹、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的生态保护体系:党员干部带头组建“生态巡查队”,每天沿湖区开展水质监测、森林资源巡查,全年无休守护湖区生态,并与生态环境、林业、水利等部门签订共建协议,建立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协同治理机制。

近年来,新丰江林管局通过联合开展“打击非法捕捞”“整治乱砍滥伐”等专项行动470次,严厉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深入湖区周边村落,通过发放宣传册、开展生态讲座等形式,向村民普及环保知识,让“保护万绿湖就是保护家园”的理念深入人心。目前,万绿湖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为“湖泊+”生态旅游筑牢最坚实的“绿色底座”。

党建赋能:激活“湖泊+”发展的业态活力

“要让游客留下来、玩得好,就得不断丰富‘湖泊+’的内涵。”新丰江林管局党委以党建为抓手,聚焦游客需求,从基础设施升级、新业态培育、文化IP挖掘三个维度发力,推动万绿湖旅游从“单一观光”向“多元体验”转型。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新丰江林管局党委将党员干部派驻到重点项目一线,让党员成为项目攻坚的“领头雁”。党员干部主动扛起项目安全监管“硬任务”,白天扎根工地对照挂图查进度、解难题,夜晚召集施工方、监理方复盘流程优化方案,用钉钉子精神攻克建材运输受阻、工期衔接不畅等难题。通过党员骨干带头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不仅凝聚了项目建设合力,更守住了工程质量和安全底线,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目前,镜花缘景区提升项目中,高空速降、电动管轨滑道车两大特色项目正加紧建设,预计明年春节前对外开放,届时将为游客带来“空中赏湖”“林间穿梭”的全新体验。九里湖公园内,由华南植物园牵头建设的湿地生态科普基地已全面完工——围绕4.5公里自然教育径打造的区域,成为游客“沉浸式学生态”的好去处;开发10.6公里的森林氧吧体验径,满足徒步爱好者的远足需求;智慧林业项目基本建成,实现景区安全监管、环境监测、科普宣教的智能化升级。

在新业态培育上,新丰江林管局党委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成功开通3条直升机观光航线,“五一首飞”低空观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打卡;结合节假日策划特色活动,清明举办“艾春”活动,让游客体验艾粄制作等客家民俗;成功举办QQ音乐·城市夜游2025万绿湖畔音乐季,瞬间点燃热情夏夜之火,让景区成为“夜间文旅新地标”;举行“湖韵风华·万绿新章”万绿湖文化旅游周系列活动,如开渔节、厨王争霸赛、百花巡游、无人机表演等,不断刷新游客的体验感,其中“万里挑一·星河入湖”11198架无人机灯光秀成功刷新“最多无人机同时飞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文化IP挖掘上,新丰江林管局党委以“党建+文化”为纽带,深度挖掘万绿湖生态文化内涵,推出十二花神、五福鱼、桃花水母三大特色IP,并研发系列文创与生态产品。双面绣团扇、书签礼盒、万绿湖雪糕等17款文创产品上架热销,销售额突破32万元;万绿湖好空气(罐装空气)、补水喷雾、山茶油系列等16款生态产品同步发布,让“万绿湖的味道”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既丰富了“湖泊+”的文创产品体系,又让生态文化得到广泛传播。

党建聚力:拓宽“湖泊+”发展的协同版图

“打造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不能只靠一个景区‘单打独斗’,要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新丰江林管局党委充分发挥万绿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党建为桥梁,推动“景区+乡村”深度融合,构建全域协同发展格局。

为提升区域旅游吸引力,新丰江林管局党委牵头整合万绿湖周边景点、住宿、餐饮、农业资源,精心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实现“食、住、行、游、购、娱”全链条覆盖。这一线路不仅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更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据统计,今年1—8月的旅游人次达156.26万,带动旅游收入2.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96%和343.88%。

在品牌宣传上,新丰江林管局党委以“党建+宣传”为抓手,借活动聚人气、用媒体扩影响。清明艾粄活动吸引央视直播报道,让万绿湖客家民俗走向全国;“五一首飞”低空观光活动获《人民日报》、广东发布等权威媒体点赞;文旅周期间,新华社、中国新闻网及跨境媒体共同聚焦万绿湖,“大美万绿湖”系列宣传片首发即引发热议。此外,新丰江林管局还组织团队参加国内外重要旅游展会,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让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从生态保护到业态创新,从区域协同到乡村振兴,新丰江林管局党委以党建为“红色引擎”,推动万绿湖在“湖泊+”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如今的万绿湖,不仅是生态优美的“绿色明珠”,更让河源打造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的宏伟蓝图从构建逐步照进现实。新丰江林管局党委将继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线,持续深化生态保护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模式,加快推进“湖泊+”新业态融合发展,打造更多标志性旅游项目,推动环万绿湖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产业协同,努力将万绿湖建设成为“生态优美、业态丰富、百姓受益”的世界级“湖泊+”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标杆。

■统筹:李成东 张臻玮

■组稿:本报记者 田红秀 李成东 杨坚

特约记者 蓝天明 张小建 通讯员 黄玉花 魏慧铭

■摄影:本报记者 杨坚

■稿件统筹:李成东

    上一篇:小庭院撬动乡村“大钱景”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