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涌潮 花灯映路
连平县“灯舞乡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正酣
■从粤赣高速公路忠信收费站出口驶出,两侧绿树排列整齐,悬挂花灯造型的路灯矗立在隔离带,营造出浓郁的花灯文化氛围。本报记者 林科 摄
■本报记者 方新苗 林科
走入连平县忠信花灯博物馆,一张张照片引人注目:灯火明如昼,人们擂鼓欢呼,庆贺新春,忠信特有年俗“吊花灯”的热闹场景浮现眼前。不远处,高产鱼塘在制氧机的作用下不断翻涌起水浪,农田里新栽的花生秧苗正迎风舒展——这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生机勃勃的画面,正是连平县“灯舞乡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如火如荼的生动写照。
“灯舞乡韵”乡村振兴示范带位于连平县忠信镇和三角镇,南起龙河高速公路忠信收费站,北至三角镇向阳村,总长17公里。其中忠信段长15公里,包括东升村、水滣村、黄花村、大陂村、上坣村、司前村、柘陂村、新下村、西湖村等9个村;三角段由新民村、向阳村等村组成。示范带共谋划12个项目,项目开工率达100%,将重点打造358国道、341省道的沿线房屋外立面提升、典型镇村、绿美景观带、“三业两园”(花生产业、高端水产养殖业、文旅产业,玩具专业园、家具产业园)等节点,营造与乡村振兴共荣共生的风貌示范带,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业融合新模式。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现代农业释放蓬勃动能
近日,在忠信镇“千亩方田园综合体”项目现场,挖掘机、推土机正在平整土地,110亩集中连片的花生苗翠绿欲滴,几辆配备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拖拉机伫立在田间,正在准备机械化、智能化作业。
忠信镇种植花生已有数百年历史,“连平忠信花生”更是远近闻名的土特产。为了更好推动花生产业振兴,忠信镇发动各方力量,共同建设“千亩方田园综合体”项目,计划连片打造1800亩花生产业基地。
建设过程中,央企中铁广投负责土地平整及加工厂房建设;深圳南山帮扶力量采购农业机械,实现种植采收机械化;忠信镇政府承担土地流转资金,强村公司统筹全链条运营,确保产业闭环。同时,依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团队与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在品种选育、种植管理技术及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开展合作。
“过去这里都是零散的小地块,机械化作业难,种植效益低。”忠信镇副镇长黄宇斐说,忠信镇整合了连片农田,一批适配本地花生全程机械化的农机设备已陆续到位,将全力推动农业集约化发展。据了解,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花生种植示范基地的580亩土地流转,并实现当年流转当年投产,预计该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3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910万元。
与此同时,在示范带上的三角镇,龙庭水产养殖项目正展现出现代化渔业的巨大潜力。项目基地内,一排排循环水养殖池整齐排列,增氧设备不停运转,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欢快游动。
斑鳠是“珠江四大名鱼”之一,其肉质鲜嫩,被誉为淡水之王,深受人们喜爱。广东龙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镇龙说,野生斑鳠数量稀少,且受国家保护。经过几年的研究,该公司成功突破了斑鳠人工批量繁育技术,并获得省农业农村厅颁发的《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
据了解,龙庭水产养殖基地占地约100亩,标准化厂房占地4700平方米,主要从事斑鳠、斑鳜等多种高端淡水鱼的种苗繁育、成品鱼养殖与销售等,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鱼苗+饲料+包回收”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参与高端淡水鱼养殖。“人工繁育的斑鳠市场价值极高,市场价每斤60元。”何镇龙说。
“三角镇地势较高、水质很好,有发展高端水产养殖的基础。我们通过引进这类现代化农业项目,培育特色产业,为示范带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三角镇副镇长韦小琴表示。
风貌提升留住乡愁
文化赋能重塑乡村魅力
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精美的花灯元素点缀其间……行走在“灯舞乡韵”乡村振兴示范带上,一个个经过风貌提升的村庄宛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绿水青山之间。
风貌提升是示范带建设的重要内容。连平县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元素,对示范带沿线的村庄、道路进行环境综合整治与绿化提升,让乡村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焕发现代气息。
在示范带沿线的忠信镇、三角镇等圩镇,原本杂乱无章的广告牌、防盗网被统一拆除,街道两旁的房屋外立面已“披上新衣”,木格窗、坡屋顶等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材料工艺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风貌街区。
从粤赣高速公路忠信收费站出口驶出,道路两侧绿树排列整齐,花灯造型的路灯、花灯图案的墙绘、花灯元素的景观不时映入眼帘,营造出浓厚的花灯文化氛围。
忠信花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示范带风貌提升的核心元素。近两年,忠信镇围绕“灯舞乡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开展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拆除示范带沿线及节点周边铁皮棚928栋,完成裸露红砖房外立面提升536栋。据介绍,忠信镇在高速引线T字路口、341省道沿线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工作,对341省道沿线建筑外立面进行统一改造,改造过程中融入忠信花灯文化元素,在墙面上绘制具有代表性的花灯图案。
“改造后的街道整洁美观,更有文化气息了,我们商户都很支持。”在忠信圩镇经营商铺多年的吴先生说,环境变美后,客流明显增多了,生意更好了。
基础设施提升同样令人瞩目。示范带上,一条条“四好农村路”蜿蜒伸展,将散落的村庄串联成珠;一座座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用,让农村污水变清流;一个个绿美小公园、小花园点缀房前屋后,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