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污 练兵强基 服务暖企
——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执法监督科的治污护绿奋进路
■本报记者 田红秀
■通讯员 赖志刚 黄赟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对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的通报》,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执法监督科(下称执法监督科)跻身表现突出集体名单。
作为统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的“中枢”,这支仅6人的精干队伍锚定“守护‘粤港水塔’、守好‘蓝天白云’、守牢‘净土安全’”三大战场,以创新执法护航生态、用实干担当守护绿水青山,助力河源生态质量持续领跑全省——去年斩获全省“水冠军”“气先锋”双桂冠;今年上半年,市区空气质量全省排名第一,优良率达97.8%,高于全省均值4.1个百分点,国考、省考断面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第一。
靶向攻坚“治污”
执法利剑筑牢生态屏障
执法监督科以助力污染防治攻坚和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创新构建“三联动”执法模式,通过统筹市县两级与科技赋能的“层级联动”、强化“环警+环检”协同的“专业联动”、拓展跨市跨部门协作的“区域联动”,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任务靶向治污,建立完善“两法”衔接等机制,形成“查处一案、震慑一片、规范一行”的整治效应。在深化执法实践中,推行“一案双查”机制,对符合条件的环境违法案件同步启动行政处罚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程序。通过“行政执罚+生态损害赔偿”联动模式,依法追究13宗案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让“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理念落地生根。
通过这套执法“组合拳”,2022年以来,全市立案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150多宗,移送刑事或行政拘留案件11宗,6宗处罚案例入选全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严厉的执法震慑,为河源生态质量指数连续14年保持全省最优等级、环保责任考核连续多年获评优秀提供了坚实保障,成为粤北生态屏障的坚定守护者。
淬炼尖兵“强基”
锻造铁军队伍过硬本领
“生态执法效能的持续提升,核心在于建强过硬执法队伍。”执法监督科负责人说。为锻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保铁军中的主力军,该科室在全省创新搭建环境执法“微课堂”“青年夜校”等学习平台,以“理论授课+实操演练+案例研讨”构建“青蓝传承”人才通道,联合多部门举办3届全市环境执法大练兵技能竞赛,强化“传统竞赛+科技装备”项目比武,快速提振全市环境执法队伍干事创业“精气神”。
经过强化统筹,持续淬炼,我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连续3年在全省环境执法技能竞赛中稳居前五,2024年斩获团体二等奖,5个单项奖囊括4个。执法监督科还指导获评全省环境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县级集体2个、个人6名,培养国家和省级环境执法讲师和骨干4人,入选全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优秀普法项目1个,科室人员累计获各类上级表彰20多人次,记三等功2人次。
柔性执法“暖企”
刚柔并济助推绿色发展
“环境执法应始终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力度与温度同显,将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内化于执法实践”是执法监督科的执法理念。近年来,该科室推动出台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公开道歉承诺从轻处罚指引、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等10余项包容审慎监管措施,以“柔性执法”激发企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
在具体实践中,该科室常态化组织“环保惠企课堂”等入企入园执法帮扶活动,累计帮扶企业100余家次,指导40多家企业完成环保信用修复;将30余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实施以非现场监管为主的差异化监管;对20余宗符合条件的案件,依法作出不予处罚或从轻处罚决定,审慎监管、柔性执法方式既守住了生态底线,又积极助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这份省级荣誉,是对全市默默守护河源绿水青山的生态环保人的充分肯定,既是鼓舞更是鞭策。”执法监督科负责人表示,将以苦干实干、争先创优的劲头,以更精准的监管、更优质的服务,持续擦亮河源“天蓝、水清、山绿”生态底色,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贡献更多“河源力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