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深化“书香河源”建设
满城书香溢 涵养一座城
■本报记者 朱惠思
■通讯员 邓丽萍 曾美兰
走进市图书馆阅读区,一排排的书籍琳琅满目,读者或穿梭于书架间,挑选心仪的书籍;或坐在阅读区域,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现场书香氛围浓郁,安静且温馨。
市图书馆作为我市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地标,立足本土文化特色与读者多元需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多措并举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打造特色阅读阵地,为推动全民阅读、深化“书香河源”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今年5月,该馆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打造全民阅读空间
书香浸润城市角落
在市图书馆,萧殷文学馆文献物品丰富,是传承本土文脉、激发文学创作热情的重要窗口;槎江书院古韵悠长,为读者营造沉浸式的经典阅读氛围;益智馆趣味横生,为青少年读者开启探索知识的奇妙之旅;经典阅览区藏书丰富多样,是读者与古今中外经典对话的精神殿堂……丰富的多功能文化空间,是市图书馆为满足多元需求,打破传统阅读空间布局,匠心打造而成,其配备的智能借阅机、自助还书机等设备,让读者实现了“一站式”阅读体验。凭借对阅读空间的精雕细琢,该馆在2017年荣获省级“最美阅读空间”称号。
在夯实馆内主阵地的同时,市图书馆还积极拓展服务半径,在社区、学校、景区等地设立了“源·悦书屋”自助图书馆、“粤书吧”和市图书馆星河丹堤分馆等特色阅读空间,延伸服务触角,让书香弥漫城市的每个角落。
发挥文化阵地作用
活动引领阅读风尚
6月,“我是小小非遗传承人·非遗记忆课堂——忠信花灯制作”和“客家童谣伴成长 唱响美丽乡村”活动在我市4所小学落下帷幕。该活动自2024年启动以来,已开展了178期(场次),为青少年群体播下了非遗传承的种子,为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延续注入了青春力量。
市图书馆充分发挥全民阅读主阵地作用,围绕“馆校共享图书”“悦读阅河源”“读书月”、阅读推广人培训班等项目,联动社会各界,携手名家名师,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打造了含有讲座、展览、非遗记忆课堂等系列主题式、多元化、富有吸引力的阅读品牌活动;同时,该馆通过悦读阅河源之“启阅博观”和“童阅未来”系列活动,以“文化资源下沉乡村,构建城乡教育同心圆”为核心,依托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联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到乡村,实现城乡全覆盖,让城乡居民享受均等公共文化服务。
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激发了全民阅读活力,在《2023年广东省全民阅读指数报告》中,我市在全省21个地级市全民阅读指数排名从2022年的第十一位提升到2023年的第十位,市级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场次在全省排名第五。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品味书香传递力量
在市图书馆,还有一支汇聚各行各业的河图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他们以图书馆为平台,积极投身于全民阅读推广、文化下乡、文明创建、少儿阅读指导等文化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达到33826.95小时,服务市民读者超过180万人次,成为推动我市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此外,从2022年起,市图书馆面向从事学生阅读教育的教师、社区(流动点)儿童阅读指导人员及全市图书馆业务骨干,启动“少儿阅读推广人”培养计划。截至目前,该项目培养64人取得河源市少儿阅读推广人初级证书,他们深入到县、乡、镇、村的文化站、村一级的文化服务中心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进一步满足了边远山区读者的多样化阅读需求,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
“文明单位是市图书馆的新起点,接下来,我们将围绕‘文明+阅读’深度融合生态,深化四级服务网络,将文明实践融入基层,开展‘文明三下乡’活动,让文明扎根基层,同时,联动社会力量组建文明阅读联盟,融合各方资源,为书香河源建设注入新动力。”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