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小心,不要被AI换脸骗了!

2025-07-16 10:41:57 来源:河源日报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AI换脸技术凭借其惊人的逼真度走进大众视野,但这一先进技术也被不法分子盯上,催生出新型的AI换脸诈骗,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如何防范AI换脸诈骗,维护人们的财产安全?为此,广东达伦(河源)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彦红进行了相关普法。

记者:不法分子是如何通过AI换脸技术骗人的?

李彦红:不法分子利用AI换脸技术截取他人面部信息,制作逼真音视频,冒充受害人亲友、领导等实施诈骗。

比如,有市民接到“亲友”视频通话,对方称在外地遇到意外急需用钱,因面容语气逼真,市民转账后才发现是伪造的。

还有不法分子冒充公司领导,通过视频会议要求财务转账,财务因碍于上下级关系往往不会怀疑他,导致公司财产受到损失。

记者:AI换脸诈骗存在什么法律风险?

李彦红:AI换脸诈骗涉及多重法律风险,此处列举三个方面: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AI换脸技术被用于伪造身份、虚构事实骗取财物时,可能涉嫌诈骗罪。2.自己将通过职务便利、工作需要等途径获取到的人脸识别、AI换脸拍照软件中的肖像,贩卖给他人或者其他组织,可能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未经同意使用他人肖像进行换脸,即使未用于诈骗,也可能构成侵权。

记者:怎么有效防范AI换脸技术诈骗?

李彦红:1.谨慎金钱交易:涉及转账、借钱等,大家需要提高警惕,即便身份看似确认,也可以通过只有双方才知道的私密信息验证对方真伪。

2.保护个人信息:切勿轻易在网络泄露面部、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防止被用于AI换脸诈骗。

3.及时报警求助:若遭遇诈骗,需第一时间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求助。(梁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