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食品安全质量整治提升“三大行动”见实效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自去年6月起,市市场监管局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质量整治提升“三大行动”。该专项行动聚焦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坚持问题导向,整治和提升“两手抓”,致力于推动全市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市场监管系统数据显示,行动开展以来,全市累计监督检查即食类特色食品生产企业194家次、小作坊896家次,旅游景点、高速公路出口及服务区等重点场所食品销售单位1847家次、餐饮单位1171家次;完成抽检1183批次;责令整改313家次,立案191宗,取缔无证经营2家。
多维度系统规划
构建高效保障体系
在这场食品安全保卫战中,市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确保行动有序开展,该局成立了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3个专班,将行动纳入年度市场监管重点工作强力推进。制定印发“三大行动”实施方案,并召开部署会全面动员。实行清单管理,制定重点品种、企业、区域、场所清单,明确各级监管责任,梳理33项重点监管措施,将目标任务项目化、清单化,确保工作进度有指标、可量化。同时,通过每月调度、每季会商和期中评估、期末总结的工作机制,及时分析问题、部署工作,保障行动稳步实施。此外,市市场监管局组织7个指导检查组深入县区开展检查,定期调研行动进展,推动“三大行动”走深走实。
多举措靶向发力
提升即食类食品质量
在即食类特色食品安全质量整治提升行动方面,市市场监管局全面加强摸底排查,精准建立企业清单并实施风险分类分级管理,确定16家市级重点整治提升企业。严格落实风险防控,对食品生产企业及加工小作坊的生产全过程实施严密监管,按照“一企一档”“一品一策”“一域一档”要求,为全市即食类特色食品生产单位建立风险、措施和责任清单。依托省食品生产数字化监管分析研判系统录入信息343条,督促企业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科学评定企业风险等级,实行分类监管。积极开展帮扶提升,立足16家重点帮扶企业发展需求,通过优化许可服务、提升检测能力、强化诚信建设等培育特色品牌,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组织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全面提升企业综合能力。推动我市新增即食类特色食品单位22家,3家小作坊升级发展,多家企业入选手信名录。16家重点企业均已配备食品安全管理员,并多次开展免费培训,有效提升企业检验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
多路径精准施策
激活重点区域消费活力
针对旅游景点、高速公路出口及服务区,市市场监管局全面开展食品安全质量整治提升行动。加强过程控制管理,增加检查频次,督促经营单位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制度,规范经营场所卫生和餐饮具消毒。加大重点区域监管力度,对重点场所提高巡查密度、增加全项目检查,建立台账、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鼓励经营单位设立特色产品销售专区,积极宣传推介地方优势产品,进一步点亮本土特色食品消费。强化违法案件查处,严格规范经营行为,依法惩治违法违规行为,实现重点区域食品经营者全覆盖抽检和不合格食品100%处置。
多方位立体防控
织密食品安全监管网
在餐饮业食品安全质量整治提升行动中,市市场监管局实施风险分级精准监管,建立健全餐饮服务单位风险分类分级清单,科学确定监督检查频次、内容和方式,加强高风险单位监管。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市持证餐饮服务单位风险等级评定11469家。大力开展美食名街(区)创建,确立并成功培育8条美食名街(区)。持续强化餐饮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全市食安快线培训考核覆盖率达99.96%,食安人员抽考系统监督抽考覆盖率达96.29%。全力推进社会餐饮“明厨亮灶”建设,全市持证餐饮服务提供者“明厨亮灶”建设覆盖率达90.88%,学校食堂及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大型餐饮企业“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80%。此外,持续开展直播“查餐厅”活动,通过14期“查餐厅”直播活动,共吸引了5.5万余人次参与,让群众和游客“零距离”见证执法全过程。
多渠道协同治理
凝聚联防联控合力
推动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公示,向社会公示企业包保干部姓名职务、主体风险等级、食品安全总监及食品安全员、监管部门联系方式等关键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督促重点企业和重点场所、重点区域以及“美食名街(区)”内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及时公示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并实时更新。精心组织“三大行动”专题培训,为1083家次企业提供免费培训服务,切实提升相关单位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典型案例教育警示和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发布食品安全违法典型案例9例,通过曝光违法事实,警示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形成监管部门严格执法、经营者诚信自律、消费者积极参与监督的良好共治氛围。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健全完善长效监管机制,运用科技手段构建智能化监管平台,围绕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加强从业人员综合能力培训,深化宣传教育引导,鼓励市民参与监督。持续巩固“三大行动”成果,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动全市食品安全整体水平稳步提升,为市民打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助力河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 陈思芬 方新苗 通讯员 马晓桐 钟宇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