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规模最大智慧无人农场早稻收割
预计亩产600公斤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本报讯 记者 田红秀 杨坚 李成东 特约记者 蓝天明 张小建 眼下,广东省规模最大的智慧无人农场——东源万绿智慧无人农场正迎来早稻收割高峰。1500亩核心区里,无人收割机与人工收割机协同作业,开足马力抢收,预计5天内可完成全部收割任务。
昨日,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田间地头,多台人工收割机在烈日下穿梭作业。现场观察显示,其收割速度与前一日投入的无人收割机不相上下。农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创新采用“人机协同”模式,无人收割机依托北斗导航与多光谱传感器,能精准识别田块边界和作物密度,将收割损失率控制在最低水平,显著提高作业效率。
作为广东省高科技农业的标杆,万绿智慧无人农场由东源县政府主导,联合广东万绿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及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团队共建。该农场深度集成物联网、北斗导航、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已实现水稻“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操作,核心区1500亩农田配备的无人旋耕机、插秧机等智能装备,通过云端远程操控,效率较传统人工提高50倍以上。
产量数据更显科技赋能成效:2024年全国稻谷平均亩产为477公斤,而该农场已连续4年亩产超过500公斤,今年预计达600公斤,较全国均值高出25.8%。这一成绩得益于高产高抗新品种的应用,结合变量施肥、合理密植等技术,以及使用航天紫云英(航紫5号)作为绿肥,2024年农场平均亩产达587.5公斤,较普通水稻增产11%,人工成本降低30%。
在智慧农业模式带动下,农场通过无人机巡田、土壤气象实时监测等手段优化管理,配套电气化烘干、冷链仓储设施推动绿色生产。目前已托管周边3万亩农田,带动村集体年收入超过200万元,成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与乡村振兴的科技示范样板。
据统计,近年来,依托“无人农场”与“水稻芯片”双核驱动,该农场形成制种、育秧、加工全产业链,年产水稻超4000吨、制种超500吨,带动东源县育种制种面积扩至5000亩。其中,华航香银针等优质稻种已在河源20余个乡镇推广,为岭南现代农业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