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全市95.32万亩晚稻收割过半

2024-10-31 09:39:47 来源:河源日报

image.png

和平县彭寨镇土厘村村民在收割晚稻 本报记者 林科 摄

○本报讯 记者 陈星 秋风送爽,我市95.32万亩晚稻陆续开镰收割。广大农户抢抓晴好天气,全力做好晚稻收割作业,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秋收景象。

走进和平县彭寨镇土厘村,成片的农田里稻浪滚滚,颗粒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随着轰鸣声响起,农户驾驶收割机在连片的农田中来回穿梭,稻谷经过脱粒、碎秆等工序后被送入机舱,最后金黄的稻谷被收入囊中。

“大部分农户都选择半托管形式,现在我们每天可以帮农户收割30亩左右的晚稻。”余国香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他今年晚稻种植了800多亩,每天可机械收割60亩左右。据他介绍,现在都采用全程机械化种植,从集中育秧到机械插秧,再到无人机洒肥和机械收割,这一系列流程大大减少了人力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

眼下正是秋收的关键时期。我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迅速部署落实秋收任务,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县、镇协助农户抢抓时间抢收水稻,充分调配收割机械和烘干机,全力保障做好稻谷收割、烘干工作,确保颗粒归仓。据了解,全市95.32万亩晚稻从10月下旬陆续进入收割期,目前已完成五成的收割任务,预计11月上旬全面完成收割。

近年来,我市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积极谋划部署,围绕稳面积、攻单产、力争多增产的目标,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增强科技支撑、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实现增产增收。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推广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技术提高农户科学种粮的水平,挖掘单产潜力,提高单产产量,推广耕种管收方面的社会化服务,降低了劳动成本,节约了投入,从而增加了农户收入。

    上一篇:科技助力茶产业 茶酒融合焕生机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