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女陶匠钟海秀:
情牵陶艺三十载 坚持传统手工制陶
经过几天的“填空”,截至昨日,紫金县苏区镇陶源瓷厂的窑终于装满了各种陶坯,将择日点火开烧。
陶源瓷厂是一家专注于传统手工制作陶瓷的乡间作坊,位于苏区镇炮子村236国道边上,负责人钟海秀不仅是厂长和总经理,还是一线工人,带领5名工友坚持30年手工制作陶瓷。
钟海秀和她的工友们,都是乡村工匠。当陶瓷业开始自动化、规模化甚至人工智能生产后,作坊式的手工土陶制作日渐式微。曾几何时,紫金县每个镇、村都有瓦、陶制作工厂,苏区镇更是因为自产的白泥质地优,手工制陶作坊遍地开花。但因为技术落后、设备老化,产品更新换代慢,订单越来越少,手工陶瓷厂相继关闭,目前炮子村仅钟海秀这家陶瓷厂仍在坚持。
钟海秀说,之所以坚持手工制作陶瓷,是因为陶源瓷厂是她公公一手创办的,不但要解决工友的就业问题,还希望能够把这种传统手工艺和文化传承下去。
钟海秀的公公黄培均,一生与白泥结缘。黄培均17岁做学徒,1991年创建了陶源瓷厂,带动当地农民务工就业,最多时工人达50名。2022年6月,黄培均去世后,钟海秀承担起了厂子所有事务。
钟海秀说,自从嫁进黄家,她就开始学习制陶,至今已有30年了。陶源瓷厂制作的陶瓷产品,多为日常用品,有碗、辣椒酱罐、花瓶、酒罐子、杯子、茶叶罐等10多个品种,主要销往市内的辣椒酱厂、酒厂。
据钟海秀介绍,制陶流程繁杂,选料、拉坯、修坯、上釉、装窑、烧制、出窑、分拣、包装……环节多,劳动强度大,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烧窑时,窑内温度高达1300℃。以前燃料是木柴,大容量的土窑,需连续烧70个小时。
用苏区镇本地白泥(瓷土)制作的陶瓷器具,酒醋长期存放,会变得更加醇香;储藏粮食、茶叶,久了不会霉变。钟海秀说,陶源瓷厂制作的陶瓷器具,保持了泥土的芳香气息,具有独特的价值。
然而,坚守并不容易。苏区镇文旅中心主任钟杏安说,要让这种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就得有制陶师傅。如今的苏区镇,“土陶师”屈指可数,且都是上了年纪的人。
■本报记者 谢全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