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广东省名中医张赞中:
四十余载医路漫漫 躬身为民守护健康
■张赞中为患者把脉
■文:本报记者 朱晓颖
■图:本报记者 欧阳柳
“这段时间有没有感觉不舒服?舌头伸出来看看。”近日,在市中医院,张赞中正在对患者进行细致地望、闻、问、切,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脏腑功能是否异常及经络是否通畅。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却是心;开的是药,给的却是情。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系、有44年临床经验的张赞中,如今已是71岁高龄,但他仍坚守在市中医院专家门诊岗位上,用心服务患者,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扎根基层 不忘从医初心
1980年7月,张赞中被分配到紫金县古竹中心卫生院(古竹人民医院),从事农村基层中医中药临床工作,一干就是33年,抢救了许许多多的危急重病人。
“当时古竹卫生院家底只有100多万元资产,医疗用房和生活用房十分困难,医疗器械陈旧、设施落后,医护人员待遇偏低,以致人心浮动。”张赞中说。1988年,他任职古竹人民医院院长兼党支部书记。
面对困难,他化压力为动力,认真研究医院发展方向,制定近期发展目标和远期发展规划,通过引进、培养、留住技术人才及更新医疗设备,抓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完善医院各项管理制度,改善医疗环境,不断完善医院整体功能,提高医院现代化水平,从而使集体资产由1988年的100多万元增加至2012年的2000多万元,医护人员待遇水平不断提高,该院也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结构较为合理、设备较为先进、功能较为齐全的镇级卫生院。
怀揣着对医学的拳拳挚爱,实践着救死扶伤的天职,张赞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着自己的使命。“病人的需要就是命令,这是我从医以来一贯坚持的原则。”在古竹人民医院,除了管理好全院行政、医疗业务工作外,张赞中每天还需接诊几十名门诊患者和参加危重病人会诊抢救。在基层的20多年里,他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参与社会义诊服务。每年除夕,他都去看望慰问留医病人,他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得到群众的认可。
薪火相传 铭记老师教诲
虽然已离开母校多年,但一提起昔日的校园生活,张赞中依然感慨万分,忘不了求学生涯中的点点滴滴,忘不了母校为其从医之路打下的扎实基础。“当时教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梁柳文老师,我记忆犹新,年轻的我不善言辞,对梁老师的那份教导之心未及感悟,多年后回望,这一段学习时光带来的知识让我终身受益。”张赞中说。40多年过去了,张赞中努力践行校训精神,无愧于当年老师们的教导,对学校严谨的治学之风、淳朴的文化氛围及严格的管理体制赞不绝口。
张赞中从事医疗临床工作已经44年,学识经验俱佳,著作颇丰,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儿科疾病、呼吸、消化和心血管系统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曾发表《金水相生法治疗阴虚喉源性咳嗽》《柴胡疏肝散治疗胃脘痛的疗效分析》《反流性食管炎——中医研究进展》等多篇论文,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农村基层优秀中医、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等;被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名中医”称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