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法院“十佳干警”刘杰:
法律温度与刚性的践行者
■本报记者 刘烨华 通讯员 徐晓曦
刘杰是市中院审监庭副庭长、一级法官。这位做事风风火火、干练利落的青年法官在法院工作14载,经过刑事、立案、审监、执行等多部门的磨砺,积累了丰富的审判执行经验,曾先后获得先进个人、优秀党员、十佳办案能手、河源法院“十佳干警”等荣誉。
为民担当 勇于解决难题
“做执行工作,经常面对的是普通老百姓,为他们排忧解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我们工作再辛苦都值得。”执行工作是维护群众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刘杰始终牢记司法为民理念。
2019年底,刘杰承办了申请执行人河源某银行与被执行人河源某汽车销售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成功拍卖了涉案抵押物,拍得款项1000余万元,该款依法应支付给河源某银行。但在执行过程中,河源某汽车销售公司经营的4S店倒闭,仍欠76名工人工资138万元及终止劳动合同补偿金120万元。“我上有老下有小,家里很需要这笔钱……”“我现在还在找工作,这点工资对我很重要……”76名员工听闻法院有执行款,顿时群情汹涌,都到法院要求参与分配。
此时年关将至,工人们期盼的眼神和恳切的话语在刘杰脑海里挥之不去。为了兼顾各方利益,刘杰第一时间找河源某银行做工作。最终,河源某银行同意从1000万元执行款中拿出138万元,解决某汽车销售公司拖欠的工人工资,但不同意解决工人的补偿金。
他又马不停蹄给工人代表做工作,耐心释法说理,说服了76名工人接受这一方案。眼看没几天就过年了,刘杰一鼓作气,跑完所有手续,并与各部门密切沟通,终于让76名工人被拖欠的工资在腊月廿八那天全部到账。
“刘法官,我觉得你是把我们这件事当作自己的事在办,我代表76名工人谢谢你,我们可以过个安乐年了。”工人代表领到钱后第一时间给刘杰打来电话,话语中充满感激。
服务大局 敢于啃硬骨头
在工作中,刘杰积极钻研执行业务,不断探索执行规律,他认为执行工作就是“努力寻找最大公约数,力争双赢共赢多赢,取得最佳执行效果”。
刘杰承办的申请执行人山东省某公司与被执行人广州某公司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一案,双方都是大型国有公司,且涉民生、标的大、影响广,多位人大代表致信关注该案执行。
广州某公司在保障大湾区交通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案如果对其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交通网络顺畅,必须慎之又慎。
双方初步同意和解,但难度却让刘杰始料未及。双方代表在还款时间、还款金额问题上各执己见,经过三轮协商毫无进展,广州某公司还以其已向省高院申请再审为由,认为不论和解与否,法院都不应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刘杰从法律、大局等多方面释法说理、分析引导,终于促使广州某公司同意在两年内分期履行义务,山东某公司同意免除广州某公司延迟履行债务利息约1000万元。这一广为关注的案件最终圆满执结,既维护了山东某公司债权,又保障了广州某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涉及的交通网络建设也得以继续,执行经验做法在全省法院推广学习。
善意执行 乐于温暖人心
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无论大案、难案还是涉民生小案,刘杰始终一视同仁、用心对待,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全力传递司法温度。
缪某与邹某合伙做生意,双方散伙后,邹某应支付5万元给缪某,但一直未履行。立案执行后,经查询发现邹某名下除了一辆车外,并没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
刘杰留意到邹某的店铺窄小,墙边放着代驾司机所需的折叠电动车,如果强制处置店铺资产和车辆,对邹某的收入来源无异于釜底抽薪。考虑到双方曾经合伙做过生意,相识时间久,刘杰建议双方和解。缪某对邹某的情况比较了解,再经刘杰从情、理、法多方面进行劝导,最终双方当场达成和解协议,约定分期还款,邹某的小生意得以继续经营。
执行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刘杰在工作中全力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一如既往在执行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司法温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