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河源大同客家文化创意园:

整合本土文化资源 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2024-01-19 10:20:00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廖司弦

在河源喧嚣的市中心,有一个静谧的文艺青年聚集地——河源大同客家文化创意园(下称大同文创园)。走进大同文创园,非遗古乐、平常书院、山农文创等特色产业散发着浓厚的文艺气息,一个个文创产品为非遗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大同文创园大力传承与弘扬客家文化,注重文化产业多元融合。在电商直播、网络文学、客家音乐、非遗IP、茶文化创意开发和茶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亮眼成绩,集中展示了河源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

多元融合 让非遗活起来

“九连真人经常在这里讨论音乐创作。”市文广旅体局艺术与非遗科负责人张辉德指着贴有“灵魂避难所”的小屋介绍道。

小屋空间不大,书籍、文创T恤、电子琴、吉他等摆放在各个角落,杂而不乱。据了解,为了让客家音乐更有生命力,大同文创园积极推进客语原创音乐弘扬工程,成立万绿湖全国客语音乐联盟,接连举行“音乐跨年秀”“河源发声”“繁花”等各类音乐产业活动,吸引了九连真人、邹锦龙、肖凯晔、熊胡杰、赖伟军等乐队和音乐人,搭建了创新创作的交流平台,让河源的传统文化以声音形式与现代潮流进行接驳。

不只是客家音乐,大同文创园也致力于其他传统文化的活化创新。引进了楼镇彩扎、墩头蓝染织技艺、手擎木偶戏、忠信花灯、紫金铁锅、康禾贡茶等一批本土优秀非遗项目进驻园区,进行文化产品开发。

通过与企业、高校合作,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创意设计进行巧妙结合,作品涉及工艺品、箱包服饰、产品包装、旅游纪念品、日用品、音乐、舞蹈等众多品类。打造了“木偶戏”主题IP、“源态龙”主题IP,研发了“忠信花灯”手工体验包、“泥鸡”系列文创、“墩头蓝”系列文创等产品。其中,作品《邑客情》墩头蓝文化创意服饰设计作品获广东省首届文创大赛二等奖、文创作品《墩头蓝包》获全国旅游商品银奖、舞蹈作品《猫狮少年》获荷花赛双金奖等国家级、省级奖项。

搭建平台 提高企业孵化力

“目前,大同文创园文化企业入驻率为85%,园区文化企业占比达90%。”张辉德说,经过数年时间的培育,大同文创园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规模不断壮大。园区企业涵盖了创意设计、影视制作、文化传播、数字创意、新媒体业态、影视动漫等多个门类。

为促进入园企业发展,园区搭建了多个文化行业互动交流平台。园区引进了市网络作家协会、市古琴研究会、市公共文化学会、市影视协会、市流行音乐家协会、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市知识产权协会、市版权协会、市翻译工作者协会等文化行业协会入驻,推动文化产业聚集发展。同时还协助园区企业走出去,参加深圳文博会、广州旅博会、大湾区文采会等展览活动。另外,大同文创园还积极推动园区企业与文化龙头企业、高校达成合作,构建合作共赢、协同创新的文化产业生态系统。

如今,大同文创园已经成为我市时尚消费的目的地和吸引培育创意人才的引领地。雅达电子(北交所上市企业)设计中心、新锐网络科技、云谷科技、崇志实业等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园区,引领园区产业发展。“我们正是看中大同文创园的聚集效应,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广东南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子龙说。

    上一篇:师生学交规 平安过寒假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