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县内莞镇横水村“新农人”周仙见、何丽珠:
返乡创业携手“橙”就共富路
■周仙见、何丽珠与村民们采摘好脐橙,准备打包销售。
■文/图:本报记者 肖斌
眼下正是脐橙上市的季节,走进连平县内莞镇横水村的山角落四季农场纽荷尔脐橙基地,见到周仙见、何丽珠夫妻俩正与村民们忙着采摘、搬运、装车,呈现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我们经过3年多的努力,转型种植的纽荷尔脐橙迎来了丰收,今年产量有4万多公斤。”看着一个个黄澄澄的脐橙,周仙见开心地说。
周仙见和妻子何丽珠是返乡创业的“80后”,他们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带着对家乡的牵挂和美好憧憬,双双投身做乡村振兴路上的“新农人”。回乡创业8年来,他们辛勤耕耘,用知识和勤劳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带动乡亲“橙”就共富路。
夫妻“归园田居”打拼创业
周仙见大学毕业后在广州一家外企从事汽配销售工作,聪明努力的他业绩很突出,“你这前途不可估量”,同事们常常这样评价周仙见。然而工作了几年后,他的人生发生了转变。
“离开家乡这么多年了,村里很多耕地都撂荒,难道就没有年轻人愿意回乡发展绿色种植产业吗?”2015年,周仙见与何丽珠回到了横水村,看见有很多耕地撂荒了,让他们心中五味杂陈。
于是,夫妻俩双双辞去了大城市的工作,带上在外打拼多年的积蓄,以创业者的身份回村“大干一场”。夫妻俩的决定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不少亲朋好友劝他们不要走这条“吃力吃苦”的路。面对很多人的不解,他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要回家乡发展,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夫妻俩回乡创业初期,在自留地尝试从事种植猕猴桃。由于种植技术不过关、管理经验不足等原因,种植的猕猴桃产量比较低,他们几乎把多年攒下的积蓄都用完了,第一次创业宣告失败。
2019年11月,夫妻俩再次创业,结合当地特色和农业发展的需求,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连平县内莞镇山角落四季农场,通过“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把村民手中的荒山、旱地集中起来,流转了170亩土地种植纽荷尔脐橙和三华李等水果,通过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带动周边的群众尤其是困难户发展种植。
经过周仙见、何丽珠辛勤耕耘,山角落四季农场规模逐步扩大。目前,农场种植纽荷尔脐橙约120亩、长叶香橙约25亩、三华李约80亩、猕猴桃约25亩,年产值近百万元。
带富乡亲助力乡村振兴
在该农场的纽荷尔脐橙基地,放眼望去,山坡上整齐地种满一排排橙子树,成熟的脐橙挂满枝头,在阳光下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剪果子时一般情况下是一果两剪,先剪5厘米左右,再把它剪成光头果或带叶果。果蒂一定不要留在树上,不然会影响果树明年开花结果。”在纽荷尔脐橙基地,周仙见正在指导村民采摘脐橙。
“我们刚开始种植脐橙时,什么也不懂,一切从头学起。”周仙见说。夫妻俩从经营家庭农场到带领乡亲共同致富,8年创业之路是用一点一滴的汗水浇筑的。他们有一股用不完的干劲,从一开始返乡没有务农经验,到如今把“新农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既有目标,更有勇气。经过多年努力,山角落四季农场获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周仙见从一名“农业小白”成为省农村乡土专家,何丽珠带领乡亲发展产业成绩突出,被推选为省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据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何丽珠当选省人大代表以来,认真履职,热心公益,带领乡亲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成为了群众致富路上的领路人。“返乡创业以来,我们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并免费提供了3万多棵果苗、500多次农业技术服务。”何丽珠说。
“我在农场工作了3年多,每天的工作是施肥、除草、修剪、摘果等。在这里干活离家近,每月有3500元的收入,一年下来能挣4万多元,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赚钱。”正在基地摘脐橙的横水村村民周伟先说。
“下一步,我们打算结合农旅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既能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还能增加就业岗位,助力乡村振兴。”周仙见说。
下一篇:没有了